• 11阅读
  • 0回复

农业专家们对三十个县农村调查后提出 农村改革中新政策新措施急待配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8
第2版()
专栏:

农业专家们对三十个县农村调查后提出
农村改革中新政策新措施急待配套
旧的经济模式的作用和农业后劲不足,正在制约着农村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7、8月份派出二十五个调查组,到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个县进行了农村调查。农业专家们调查后提出:当前农村改革中的新政策和新措施急待配套,农业商品经济才可能加快发展。
专家们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八亿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改革进一步顺利进行,就要及时把握住某些新趋势。目前的趋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农业新旧经济模式交替过程中,旧模式仍在起着重要作用,制约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连年丰收之后,到1984年下半年,出现了粮食低水平的相对剩余和棉花的大量积压,到处反映“卖粮难”、“卖棉难”。1985年,实行购销体制改革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弱了主要农产品“卖难”的压力,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推进了一步,当年农村人均收入仍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也出现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面积和产量较大幅度的减少,旧有的产销体制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进入1986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粮食形势有明显好转,但粮食单产下降,不少地方农民人均收入有所减少。各地粮食合同定购或委托派购,实际上成了指令性任务,甚至是摊派,不少地方关闭了粮食市场;茶叶等项经济作物产品放开后,由于地方部门利益等因素,不少地区又出现了地区性的层层封锁,搞活了的商品又被“统死”。
二、农业后劲不足,制约着农业商品生产的持续增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多年农业基本建设积累起来的能量集中地释放出来,从1978年到1984年,化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都分别增加了80%左右。这是近几年农业大幅度增长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这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农业后劲的问题却注意不够。例如,近几年相当一部分良田被乱占滥用;绿肥面积和有机肥用量急剧减少,农田肥力有所下降;联产承包时对一些公共设施未予妥善处理,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渠系配套不全,有的报废或毁坏,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科学技术没有新的重大突破,技术推广体系力量正在削弱。
专家们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趋势表明,改革过程中新旧经济模式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中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当前急需的是改革中的新政策和新措施要及时地配套和落实,加强新的经济模式在新旧交替过程中的活力,否则,农业商品经济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徘徊过程或缓慢的增长时期。这种形势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