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上海第一家——访沪港合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9
第1版()
专栏:

上海第一家
——访沪港合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计泓赓 冯霄
“喂!上海汇给唐翔千的股利真的收到了吗?多少?哦,五十三万美元。”
香港一家银行在几天中,连续接到这样的询问电话。银行证实了。消息不胫而走,一时成了重要新闻。
人们的疑窦消除了。有人称赞来内地投资的唐翔千是“名利双收”。
知名爱国人士、香港联沪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翔千,1981年率先与上海办起对外开放后全市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毛”)。今年8月4日,他在公司庆祝成立五周年大会上,对与上海的合作表示满意,他不无自豪地说:“‘联毛’现在不是一个企业,已开始向综合性、多边合作、控股总公司方向发展。”
是的,“联毛”已形成纺织、染整工艺配套的、全能型的毛纺织企业,职工一千三百七十人;在其外围,又利用公司积累与人合资兴办起八个企业,大多属开发原料基地或为扩展外销的协作企业,其中设在香港的就有两个,初步形成一个以“联毛”为中心的集团性经济联合体。
但是,五年前的“联毛”,还是个亏损企业哩。公司创办第一年就赔了八十万元。
疑无路
“联毛”的前身是设备陈旧的上海麻纺厂。1981年,上海纺织局毛麻公司与以唐翔千为代表的香港联沪毛纺织公司决定搞合营,投资总额为六百万美元,港方出资二百四十万美元,改营兔羊毛纱及织品。他们从意大利、联邦德国、日本引进八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这个老企业。
尽管1979年我国已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但由于一些人的认识跟不上,有些政策一时难以落实,有的甚至在执行中走了样。有的人对合资企业另眼相看,总认为这是让海外人士来赚大钱的,于是乎,乱摊派者有之,加价收费者有之,雁过拔毛,多方伸手,公司不胜负担。特别是企业初建,驾驭先进设备、消化先进技术有个过程,产品的质量、款式、品种还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当时国际市场不景气,纺织品出口又受配额限制,内外销渠道尚未打开,造成费用大,成本高,产品大量积压,不但赚不了钱,还亏了本,公司处于困境。
就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刻,上海市领导对新任中方总经理的端木锡华说:“要敢于创新,把对外开放后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办好。“要在困难中闯一条新路来。”
端木锡华在纺织行业已辗转三十多年。在受命之前,有人劝他:“那里是是非之地,你此去犹如‘走钢丝’。”此话不无道理。端木原在的上海国棉二十一厂,是个七千多人的大厂。当时在国营大厂当厂长,捧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比当合资企业中方总经理,风险要小得多。端木对能否办好这“第一家”确实也没有把握。但是当他想起领导人语重心长的嘱托,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就下了决心:豁出去了,试一试。
新尝试
“联毛”产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外销创汇型,但成本高,创汇率低;二是内销盈利型,如羊毛衫、呢绒,国内市场走俏,利润较高,但要贴汇进口原料;三是创汇盈利型,如高比例兔毛纱和兔毛衫,羊绒纱,羊绒衫,优质呢绒,大部分可用国产原料,耗汇低,在国际市场又能卖好价钱。他们就着意优先发展第三类产品。
这里的关键是要取得国产原料,如果都用进口原料,发展第三类产品就难了,优势就没有了。
按当时的做法,兔毛由外贸部门收购。合资企业向外贸部门购买,要付外汇,且价格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当时上海郊区和浙江、江西一些农村,兔毛又过剩,外贸部门收购不了,有的县长找上门来求援,有的省委书记亲自出马希望“联毛”帮忙搞兔毛基地。
“联毛”中方领导人以企业家应有的眼光和魄力,决定自办能稳定取得货源的原料基地。他们认为,这对合资企业、对发展农村副业均有利,一举两得,为什么不能闯一闯呢?
他们投资与上海松江县桐泾公社、江西上饶、浙江永康等地合作,引进优种长毛兔,创办起兔毛基地;1984年又与市郊川沙县合资开办了“联川兔毛开发公司”,成为“联毛”的经济联合体之一;并与新疆、内蒙等羊毛、羊绒原料产地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原料基地的建立,使“联毛”站稳了脚跟,更使它的产品发挥了优势。他们纺出了高比例兔毛纱。一般厂家兔毛含量只能在20%左右,这里由于拥有设备、技术优势,含量竟可高达40%—70%。兔毛含量越高越名贵,用以织出的兔羊毛衫,华丽,滑软,毛茸感强,创汇率高。公司获得了生机。
建原料基地,在合资企业是没有先例的,这引起了一场官司,一直打到了上海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上海对外经贸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派人来调查,支持了他们的做法。事实上,“联毛”当时一年“吃”的兔毛不过一百吨,影响不了大局,而且半成品、成品出口,远比原毛出口划算,应该提倡。客观人士认为,这场官司的胜负倒并不证明哪一方理亏,倒是说明现行经济体制必须改革。
在困难时刻,不光上海市领导人和对外经贸委支持“联毛”,上海税务、银行、工商管理等部门也为他们开放绿灯。如减收土地使用费;一定时间内免征内销产品工商税;内销产品可与商店直接挂钩销售;组织公司参加一些小交会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一直是“联毛”的合作伙伴,在贷款和资金结算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方便。这些都为“联毛”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小气候”。
阳关道
不要“走钢丝”,要迈阳关道。一个个决策做出了。
配额问题怎么办?纺织品外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配额限制。他们的高招是:尽量不与国家争配额,做非配额地区和非配额商品的贸易。这叫西方不亮东方亮,见缝插针搞外销。如兔毛纱、衫,羊绒纱、衫,丝兔毛混纺衫,当时均是非配额出口商品,他们大力开拓。有一个国家虽无配额限制,可十分精明,要求高,生意特别难做。中方总经理带了人马,下功夫敲开了对方的大门。
他们充分发挥合资企业自主权大的优势,不放过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扩大外销渠道。除通过广交会、小交会外销外,还争取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直接给外商寄样报价,既签订期货合同,又进行现货交易,还为服装出口公司和工艺品出口公司加工外销。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沟通渠道,了解信息,“调频调幅”,追赶潮流。
“少做无特色的大路货,不要把‘联毛’产品弄至地摊上出售。”港方副总经理唐翔千提出的经营方针,深得中方领导人的赞同。货硬客自来么。“联毛”没有什么“包销”渠道,就靠标新领异,人无我有,小批量,高质量,交货快招徕天下客。除来样定货外,公司每月都要设计四五十个样品供客户选择。
外部帮一帮,内部闯一闯,“联毛”这个合资企业的天地豁然开朗了。1982年8月以后,公司的生产经营开始出现了新局面。从1983年到1985年三年中,利润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为40%。把亏损的年份也算上,近五年获利二千五百多万元人民币,创汇一千六百多万美元,外汇平衡有余,顺差为六百多万美元。齐耕耘
“联毛”活了,生机勃勃,这和合资双方富有远见和真诚合作是分不开的。
五年合作,并不是没有分歧,但双方都能推诚相见,协商解决。1983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董事会上,唐翔千提出要处理出去老厂多出来的工人。中方认为眼下给毛衫钉商标、钮扣等活很需要人,二期工程上马更需要人,可以一面让他们干辅助性劳动,一面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双方协商通了。后来二期工程上马,果然证明这样做是对的。早些时候,唐翔千副总经理从香港带来蝙蝠衫样品,中方看了不顺眼,连设计人员也欣赏不了。唐翔千说明这是有销路的国际流行款式。果不其然,蝙蝠衫投产后一上市,就成为紧俏货。
按合同规定,三年轮换一次总经理。可唐翔千认为端木锡华是个称职的总经理,在1984年的董事会上,他主张不换。就这样,端木只得连任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合资双方并没有将利润分光,从1983年到1985年,均只提取可分配利润的20—30%。本文开头提到的五十三万美元,就是扣除汇出税后唐翔千三年分得的股利。他们将积累用于再投资,滚雪球,跃向新高度。现在,忧心忡忡的日子已成过去,合资双方喜上眉梢。今后困难仍会不少,但,路终于走出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