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企业的“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9
第2版()
专栏:亲语

企业的“格”
雨晴
现在当厂长、经理,与其说是职业型企业家,不如说是行政官员。属下有五七十人、七八万固定资产,上级封你个“科级”;千把人、七八十万资财,升格为“处级”;几千人、上千万投资,变成“司局级”,若是再多些丁口和不动产,官职还能看涨。
用行政级别为企业定“格”,副作用很大。一是刺激企业不顾需要和可能,一味扩充人员;二是鼓励抢项目、争投资。前一阶段实行“关停并转”,不少企业敞开大门欢迎“并转”对象,添人丁,置家当,厂长一夜之间“官”升几级,至于对生产、经营有何好处,则不闻不问。一边是乌纱帽越戴越高,一边是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企业家还是莫入“官谱”为好。企业就是企业,务以创造价值、增加利润为己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讲的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依此推论,倒是企业人丁愈紧,投入愈少,盈利愈多,才愈好,而不该是“倒过来”的逻辑。
把企业当作行政机构,为企业家封“官”,这源于“政企不分”的经济管理模式。“官工”、“官商”的旧体制,使不少厂长、经理过于看重“官阶”,而把工、商实业权作为登程仕途的阶梯。一些才干突出的厂长、经理,往往先苦心经营好一个厂、一个公司,然后步入政界,或作了什么“主任”、或升任了什么“长”,从此与“企业家”不再有缘。鼓励、提拔才华出众的的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施展“帅才”,是件好事,但我们更需要造就一大批扎根企业的企业家,依靠他们,把不为人知的小厂、小店经营出色,逐渐升“格”成大企业、大公司,乃至“跨国集团”。沿着这条路迈进,厂长、经理才可能寻到“自我”的归宿,进而我们的经济才会发达永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