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造就真正的企业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9
第5版()
专栏:

造就真正的企业家
张维迎
企业家——市场运行的主体
迄今为止,有关经济改革的论证和建议,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市场这个运行机制上,而企业家这个运行主体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没有企业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在西方市场经济中,企业家作为运行主体是个既存的事实。但对我们来说,市场和企业家都有待我们去创造。如果把中国现行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典型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最大差别在于其运行主体不同,前者由政府官员推动,后者则由企业家推动。正是运行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资源利用上的不同和技术进步水平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改革,就是要使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取代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充当运行主体。
企业领导人不等于企业家
所谓企业家,就是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没有决策权不成其为企业家,有决策权但不承担经营风险者同样不成其为企业家。以此来看,中国目前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企业家,至少国营企业是这样。
我们说旧体制下政府官员取代企业家充当决策主体,意思是说他们干了本该由企业家干的事情,而绝不是说政府官员就是企业家。他们虽然有企业家的权力,但并不象企业家那样对决策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他们一般也不具有企业家的那种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不要把企业家与企业领导人混为一谈。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没有企业家的企业(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认为,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的企业),企业领导人大多数是典型的“官员经理”,而不是企业家。他们的职责只在于执行上级下达的计划,而不在于自主地经营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他们对企业盈亏不负经济责任,尽管企业长期亏损,领导人仍可官运亨通。这样的企业领导人与真正的企业家相差十万八千里。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家是按县级、地市级、部级等这样一些行政级别划分的。企业家没有上级。
大多数中国企业领导人不仅不具备企业家的职责,更没有企业家的素质。这里说的素质并非指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而是指企业家特有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即使具有专业技术头衔的“经理”,绝大多数也非企业家式的人物。他们可能是称职的工程师或政工干部,但很难说是合格的企业家。他们和大多数官员经理一样,把领导企业当作一种“公差”,而不是自由选择的事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企业负责人普遍缺乏自信心、竞争精神和创造能力。
缺乏企业家,这就是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改革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正在于此。改革的目的是要用企业家代替政府官员充当经济运行主体,但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企业家集团可供我们利用。为了创造出真正的企业家,我们首先不得不把经营权力交给“虚拟”的企业家(现企业领导人),就是说,不得不把不是企业家的人当作企业家来对待。这些虚拟的企业家有些根本不具有企业家潜能,让他们经营企业可能会一败涂地;有些具有企业家潜能,但从潜在的企业家到现实的企业家,不仅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还要经过实践的锻炼,这就需要时间。何况,在赋予他们企业家权力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虚拟”的企业家中何者是潜在的企业家,何者不是。
改革财产关系
造就企业家集团之所以艰巨,一个深刻的原因在于它涉及到企业财产制度的改革。企业家是特定的财产制度的产物,没有这样的财产制度,就不会有企业家。
在西方经济早期,企业家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自股份公司出现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家大多不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这种情况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企业家的产生和存在与所有制没有关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无论是作为所有者的企业家还是作为职业经理的企业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企业财产的增殖负责。如果企业家不是财产的所有者,那就必须有另一个所有者,这个所有者确信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愿意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企业家支配,并有办法迫使后者把财产增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这个所有者可能是股东,也可能是单纯的债券持有人,甚至可能是隐藏在银行背后的储蓄者。这并不改变问题的本质。当然,财产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方式多种多样。股东通过董事会任命经理并监督其活动,是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股东通过证券交易市场转手股票,同样是行使所有权;银行不能侵吞居民储蓄,企业对银行资金不能只贷不还,这也是所有权的表现。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债权债务关系的发展使财产关系在形式上是复杂化了,但所谓“所有权黑洞”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中国目前的财产所有制只能产生官员经理,而不能产生真正的企业家。问题的实质在于缺乏财产主体。企业财产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无人负责。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的政府官员并不是真正的财产主体,他们并不关心财产的增殖,从而也就不能对企业领导人形成有效约束。所谓预算约束软化的根源就在于所有者非主体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但财产关系必须确定。财产关系不确定,企业就只能有短期行为不会有长期行为,因为短期收益是自己的,长期收益则不知是何人的。
财产关系的改革采取何种形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放活市场
造就真正的企业家,一是要改革财产关系,二是要放活市场。如果说前者是企业家产生的关键因素,后者则是企业家产生的基本途径。企业家与市场的关系如同鸡与蛋的关系。没有企业家,市场不会有效;没有市场,企业家根本不会出现。缺乏企业家,增加了改革的艰难,但绝不能构成延缓改革的理由。创造企业家的途径只有一条:放活市场。
市场的这种威力导源于其内在的自主选择机制和竞争机制。企业家才能是天赋和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是企业家实践的场所,也是裁决胜负的战场。它把权力和责任交给个人,让每个人自己对自己负责。它不对任何人下达指令计划,也不对任何人加以“保险”。自由选择可以使每个人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提高;竞争则可以把潜在的企业家变成现实的企业家。这是真才实力的较量,真正的企业家不会被埋没,南郭先生也休想滥竽充数。
用市场培养企业家,也是农村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近几年,随着农村所有制关系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这些农民企业家不是政府培养的结果,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尽管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却是中国大地上最有资格称为企业家的人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