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财政基础理论讨论会上的几个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9
第5版()
专栏:探索与争鸣

财政基础理论讨论会上的几个观点
在中国财政学会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财政基础理论讨论会上,就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
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股份化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变革目标模式不宜倡导
多数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必须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都归罪于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本身,从而动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信心。关于改革中出现的股份经济问题,许多同志认为,作为集资手段和经济联合方式的股份经济,应在计划引导下加以发展,而把股份化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变革的目标模式则是不宜倡导的。用股份化的办法来改造国营企业,不但不能解决国营企业现存的问题,而且按资分配的结果会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处理好国家和企业间的权责利关系,加强经济责任制,改进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问题。
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导致经济顺利运转,保证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结构合理化
多数同志认为,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导致经济顺利运转,保证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市场必须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统一性,国家不能放弃对市场活动的管理、组织和干预。会议对资金市场的发展、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同志们认为,我国的资金市场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财政和银行要相互配合,在资金市场的健全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对价格改革的近期目标和步骤要作深入具体的研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经济结构的适应程度及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现状,避免较大的社会和经济震荡。此外,对价格改革的作用不宜估计过高,还要及时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
改革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前提,反对照搬资本主义模式,不适当地夸大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的作用
同志们指出,我们的改革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前提,要正确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反对照搬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不适当地夸大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正确理解改革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通过改革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改革的成功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中要全面认识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不仅要顾及到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眼前利益,而且要顾及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陈穗红 胡学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