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再谈诸葛亮与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9
第8版()
专栏:艺文谈片

再谈诸葛亮与中国文化
刘啸
乱世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算少,不同于诸葛亮的是他们都很难成为伦理道德上的典范。他们都有个人私欲,因此多被称为“奸雄”,很不得人心。中国人只愿推崇没有私欲的人,中国皇帝只愿选用没有个人野心、忠心耿耿的人,而诸葛亮的“志”,恰恰是无私欲的“澹泊明志”,诸葛亮的“远”,恰恰是无私欲的“宁静致远”。他“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他既无意篡阿斗的位,又“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他图什么呢?《前出师表》中似有表白,他说:刘备尊重我,信任我,不嫌我出身卑贱,让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我诸葛“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今人来看这些,似乎有点拘泥于知恩感恩,其实,在古代中国找不到比这更高的道德境界了。另外,诸葛亮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他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八个字,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总之,诸葛亮的人格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他首先是伦理上的典范,然后才被承认是政治上的典范,智慧上的典范。
当做典范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一应具备,就开始往典范人物脸上贴金,这也是一种文化传统。民间故事恨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聪明事都安在诸葛亮身上,连他的爱情也变成最理智高尚的了。事实上,不仅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等故事是诸葛亮的虚假事迹,许多与他有关的史料,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其真实性也值得怀疑(注)。对于诸葛亮唱空城计这类子虚乌有的故事,虽然历史学家知道是假的(还有些故事至今已真假难辨),但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以为真有其事。依靠不真实的历史去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把杰出人物神化、塑像化,在神和塑像面前,芸芸众生只会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不可比。本来,崇拜英雄的目的当是激发自己的力量,肯定自己的才智,而崇拜偶像的结果正相反——彻底否定自己,彻底麻痹自我意识。
诸葛亮的塑像还折射了中国国民的一大弱点:对偶像寄望过高,视榜样为法宝,指望贪官污吏能在榜样之前照到镜子,受到责难,悔过自新。结果一千多年过去了,直到清代,一切毛病依旧。诸葛的塑像倒是多了,贪官污吏则更多了。由塑像亦可见古代伦理构想与历史进程的深刻矛盾。
笔者并无意否认诸葛亮是智者、贤者、杰出的政治家。只是觉得当代人悼诸葛亮,游武侯祠,还应看到一点别的什么。否则,就不会明白我们的处境和使命。
注:见拙文《“三顾茅庐”与〈隆中对策〉质疑》,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九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