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老专家送科学下乡 六百万亩棉田高产 汤玉玮赴大江南北传授施肥术 三年为国家增加收入超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2
第1版()
专栏:

老专家送科学下乡 六百万亩棉田高产
汤玉玮赴大江南北传授施肥术
三年为国家增加收入超亿元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记者邬鸣飞、通讯员王钊)由于棉花专家汤玉玮的一项科学施肥新技术得以推广,江南一带不少地方的棉花地里,施肥量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皮棉单产却比过去增加了大约两成。
今年七十二岁的汤玉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棉花生理研究,在五十年代就找出棉铃大量脱落的机理,证明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不当是脱铃的主要原因。这一成果曾获中科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后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他的研究被迫中断了。
粉碎“四人帮”后,他在几次考察中惊讶地发现,许多棉田的化肥用量越来越大,棉花的产量、质量却明显下降了。他再也坐不住了,不顾自己骨折的左腿里还有接骨的钢钉,带着助手许德威、周庆祺一次次赴大江南北棉区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他施肥原则是“前轻后重”,即在棉苗生长前期少施肥以控制徒长,到后期则重施花铃肥以防早衰。每亩种植密度为四千株的棉田,施用纯氮肥七点五公斤,即可收获皮棉七十到一百公斤。
1982年以来,汤玉玮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棉区传授科学施肥技术,一共行程两万公里。这些省、市在六百万亩棉田上运用了这一新技术,并辅以健全排灌系统等措施,使棉花产量显著上升,质量提高,为国家增加经济效益一亿一千万元。
有关专家在评审汤玉玮他们的棉花科学施肥新技术时,认为这一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