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高级技工后继乏人 培养工作急待加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2
第1版()
专栏:

  高级技工后继乏人
  培养工作急待加强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从国家经委获悉,目前我国企业中高级技工数量不足,年龄偏高,高级技工后继乏人,培养高级技工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物质生产不仅需要一支专业配套、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干部和科技队伍,同时还需要一支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人队伍。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按现行的技术等级标准,一般认为七、八级工是高级技工。据测算,全国技术工人约四千万,其中高级技工所占比重很小,而且还有很多达不到高级技工应知应会水平。据十七个大型企业抽样调查,现有高级技工的实际技术理论知识低于应有水平的占56%,操作技能低于应有水平的占30%。现有高级技工的年龄结构,三十五岁以下的仅占1%;三十六至四十五岁占17%;四十六岁以上的占82%。企业普调工资后,技术等级和年龄结构将相应发生变化,但是实际技术水平并不能随着工资级别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出现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五十年代后中止了正常的考工晋级,不调工资,技术水平再高也不能升级。高级技工没有正规的培养渠道。现在中级工人由技工学校培养;普通中专培养技术员;大学培养工程师;职工中专、大学因袭普教模式,也是培养干部。唯有高级技术工人基本是靠“自然成长”,其中一大批是靠调工资调上来的。技术培训的结业证书与大专文凭相比,不能转干部、不能长工资,对工人无吸引力。目前社会上刮着学历风,青工认为最好出路是上大学。
加速培养高级技工,必须破除高级技工不算专门人才的旧观念,各级领导,特别是经济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充分重视高级技工的培养工作。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增后备高级技工的同时,要着重从在职技工中逐级培养。专业性强的工种以产业部门为主,建立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进行培养;通用性强的一些主要工种,由中心城市统一规划,建立培训基地进行培养。
为了调动技术工人学习理论和技能的积极性,应该建立工人技师制度,恢复和完善考工、晋级制度,制定岗位职务标准,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能使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有奔头,扎根在生产第一线。举办全国性技术比赛,并推选优秀者参加国际比赛,从而鼓励更多的青年工人努力掌握生产技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