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打破“地区割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2
第2版()
专栏:短评

  打破“地区割据”!
许多人说:“要想富,修公路。”从上面这篇来信,人们却看到一种反常的景况:修得宽宽敞敞的一条石太公路,反被界邻的两地你设一障、我置一卡,人为地阻塞,造成商品交换滞流。无路难富,有路也难富,真是咄咄怪事!
四方通达,货畅其流。商品经济应有一个地不分东南西北的统一市场。这个道理明明白白,并不深奥。那么,为什么好好的一个“白面面”换“黑面面”的两地交易,偏偏要一个拦路、一个截车,阻断通途呢?从来信看得很清楚,双方无非是保护地方利益,争个盈多亏少。然而,用“地方割据”的方法来求取地方利益,无异于刻舟求剑,结果只能是损害各自的地方利益。交通梗阻,两败俱伤。都想多得些甜头,末了都吃到苦头。这是双方所始料不及的。商品经济同“地方割据”水火不相容。此地封锁,彼地垄断,各据一地,阻滞了商品的流通,是不会有商品经济的繁荣的。
晋冀边界把关设卡一类的事情,近年来屡有所闻。有封锁羊毛出省的,有禁止生猪外运的,有以勒索各种名目费用为手段、限制柑桔、茶叶、粮食等农产品出境的……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开拓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一些地方的同志,却在用生硬的行政方法,挖空心思地增关添卡,把本来并不阻塞的市场分割得七零八落,这不是很令人深思的么?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些同志习惯于使用限制的方法。说搞活,办法不多;要搞死,有的是办法。这怎么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呢?
诚然,地方利益不可不讲。造成地区之间流通的障碍,也不完全是人为的因素,需要在深入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解决。但是,类似晋冀边界发生的“地区割据”、加剧流通阻塞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