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青藏高原的当代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2
第4版()
专栏:

  青藏高原的当代生活
  新华社记者 张万舒 邓全施
翻过日月山、河卡山、鄂拉山、巴颜喀拉山,我们从西宁来到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蓝天白云下的玉树草原,正是金秋季节。一派空旷沉寂的大地上,虽有绿草黄花,但遮不去古荒凄凉,给人一种遗世离尘的感觉,汽车要跑好久才能看到一些畜群和毡房。在这“世界屋脊”之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
但是,就在这人迹罕到的地方,改革仍然把这里的生活跨世纪地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自治州首府结古镇,我们看到了具有现代气魄的高楼,看到了整洁的柏油马路,看到了商品琳琅的商店,听到了喧闹的都市之声。这里与内地城市不同的是,街道上既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同时又有骑马的;人们既有穿戴藏袍耳环的,又有身着西服时装的,色彩缤纷,与内地城市比,别有一种情调。
在这座高山之城,与内地的交流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这里裁缝铺、服装店、彩色照相馆、鞋帽店,多是近几年江浙人经过千山万水来开的;这里的镶牙铺、眼镜店、餐馆,又多是远自河南、湖南、甘肃、四川等地来人开的。另外,还有来自西藏昌都、拉萨、四川甘孜、阿坝的藏民,背着珍贵皮货和手工艺品沿街叫卖的。
我们走了八百二十五公里的艰难旅程,才来到这结古镇的,累得那辆越野吉普气喘吁吁。简直无法相信那些跑单帮的个体劳动者,是如何从千里之外,负重累累来到这里的。结古镇工商所长布德告诉我们,这里的外地个体工商户领了证的就有四百多户。布德神采飞扬地对我们说,开放搞活给结古镇带来三个“破天荒”:一是破天荒有了蔬菜市场,结束了这里无菜吃的历史,青椒、茄子、芹菜、西红柿、白菜、萝卜,现在是应有尽有,是青海东部的回族、撒拉族农民运来的;二是当地群众破天荒尝到了西瓜是什么味道,甘肃河西走廊的农民跨越祁连山把西瓜运上了青藏高原;三是一向只会吃手抓羊肉的结古镇人,破天荒吃到了烤羊肉,这是远自宁夏的回民兄弟送来的。
仿佛是场“悄悄的革命”,藏族小伙子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了骏马、快枪和腰刀三件宝,追求的是摩托车、变色镜和电子表;姑娘们对水獭皮镶边的藏袍已淡漠了,追求的是时装、项链。过去藏民是看不起做生意的,现在他们自己也热衷于做买卖了。过去穷的叮当响的次成巴毛,靠五十元资本起家,经营日用百货,不到三年现在成了万元户,盖了新房,买了彩电。布德说,结古镇当地居民已有二百七十家做起了买卖,其中藏民就有一百一十三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