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留在南岭的丰碑——记英勇献身的筑路工人林威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4版()
专栏:

  留在南岭的丰碑
——记英勇献身的筑路工人林威泽
  本报记者 颜世贵
峰峦起伏,云遮雾障。横跨湘粤两省交界的南岭山脉,象一头不可征服的巨兽,挡住了衡广复线的去路。这里,虽说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却有着生与死的考验……
今年3月15日清晨,一阵暴雨过后,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为了抢时间在燕塘二号隧道出口处清洞口,五局一处六队一班代理班长林威泽带领几个工人,冒雨清理石碴。
中午,一个工人途经洞口,林威泽停下手里的活给他让路,习惯地抬头向上看。突然,发现在十多米高的山坡上,一块石头飞下来,撞在洞门的端墙上,又急速下落,眼看就要砸在自己跟前的青年女工小郑的头上。林威泽一面高喊:“快跑——!”一面伸手去推埋头干活的小郑。就在这一瞬间,林威泽倒下了。石头击中了他的头部。
“老林,林威泽!”人们焦急地呼喊着,用最快的速度,将浑身沾满泥土的林威泽抬往医院。
他终因伤势过重,把自己最后的一腔热血,洒在了衡广复线工地。
噩耗传到六队,全队沉浸在悲痛之中。天黑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断,人们站在雨地里一动不动,那过去了的往事,一件件,又闪耀在眼前……
林威泽在二十多年的筑路生涯中,曾六次舍己救人。哪里施工出现险情,哪里危及同志的生命,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筑路工人的崇高情怀。
“要不是林师傅救我,我早就报销了。”老工人张永禄沉痛地回忆道。那是在1970年7月,在云贵高原的野马寨至大湾铁路支线的施工中。一天,张永禄在藤桥隧道的上导坑向漏斗里扒碴,用力过猛,被石头一绊,连人带石头一齐跌进了两米多深的漏斗里,腰部扭伤了,腿也摔坏了,被掉下的石头挤得不能动弹。林威泽闻讯赶来。漏斗上口宽约一米多,斗底就很小了,下面的人上不来,上面的人下不去,情况十分危急。林威泽急中生智,不顾个人安危,从下导坑爬上漏斗底下的斗车里,鼓足平生力气,把漏斗底部的石块顶松动了。顿时,石块刷刷往下掉,砸在他的头上、身上、脚上,弹到斗车的钢板上叮当响。张永禄得救了,林威泽也受了伤,两人一起被送进了医院。
林威泽,出生在福建云霄县城关镇。1964年8月,他不顾母亲与亲友的劝阻,告别了家乡,来到满目荒凉的工地,住的是草棚,钻的是穷山沟,成天和泥巴石头打交道。同他一起参加新线建设的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一些回去了。
林威泽没有半点动摇,从鹰厦线、开阳支线、贵昆线、水城一二五专用线、野大线、湘黔线……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衡广复线;塌方、冒顶、溶洞、暗河、涌沙、突水、泥石流、山洪……所有危难都经历过。
前几年,有的人看到沿海地区活了,做生意容易赚钱,就劝林威泽:“你家在侨乡,人又聪明,还会点手艺,何必非在山沟里吃辛受苦修铁路呢!”林威泽笑道:“好日子谁不会过?可我们当筑路工的拍屁股溜了,这铁路谁来修?我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要走到底!”
长年的洞内劳动,使他身患多种疾病,但没有一种疾病能征服他。这几年,他的腰痛病是越发加重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泡上一大瓶药酒。每天装上一墨水瓶,带在身边,腰痛难忍了,就喝上一口,稍稍减轻一点,又拚命干开了。
他的妻子是农村户口,三个孩子跟着吃高价粮,没有房子,租人家的,还要赡养老人,全靠他每月一百来元的收入。1984年5月,妻子不幸去世,他把三个孩子带在身边,大的不过十四岁,最小的只有七岁,生活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但他没有被压倒,付出了惊人的精力,里里外外一把抓,连续三百来天上零点班,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人去物在。林威泽在生命的历程中,仅仅走完了四十八个年轮。作为一个普通的筑路工人,他并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那一座座隧道,一座座与其相连的耸立在万山丛中的桥梁,以及那一条条横亘在大地的钢铁大道,可以为他作证:他不愧是一个真正的筑路工人!
铁道部衡广复线建设指挥部称赞林威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凯歌,号召全线职工向他学习!林威泽这个普通的名字,飞出深山峡谷,传遍绵延千里的复线建设工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