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安徽省嘉山县县委书记王昌太说:“我用一半精力抓整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5版()
专栏:

安徽省嘉山县县委书记王昌太说:
“我用一半精力抓整党”
“我用一半精力抓整党。”王昌太在安徽省整党工作座谈会上发言一开场,就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这位以锐意改革而闻名的嘉山县委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分配工作精力?然而,听完他的发言,人们感到确有道理。
王昌太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1983年,担任了嘉山县县委书记。他认为,抓改革是县委书记的最大职责。至于怎样治党,起初他并没有认真考虑。不久,王昌太尝到了治党不严的苦头。1984年,嘉山县的一些党政机关与农民经商办企业。王昌太对这种作法没有认真考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探索,取消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就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结果,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之风越刮越盛,仅县直系统就办起了各类贸易公司四十六个,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王昌太在县委会议上沉痛地说:过去我一门心思抓改革,搞经济,对有些作法考虑也不周。结果呢?党风不正,改革就经常失误。现在我深切感到,改革要靠党引路,党风不正,改革必然偏离航向。
整党,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步骤。王昌太坚持亲自抓,并拿出主要精力。他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深入了解党的建设情况,征求党员的意见,列出了县里党风不正的十种表现和整党需要解决的四十个问题。他逐个和常委们谈心,交换意见,商讨全县的整党部署,并动手写计划,现场作动员,下去抓试点,还经常到各部门和基层讲党课。有人说他舍本求末,他理直气壮地说:“县委书记不治党,才是最大的失职!”
王昌太用主要精力抓整党,并非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起抓。对整党中的一般事务,他尽量鼓励和支持职能部门大胆处理;而对处理党员干部中严重以权谋私和严重违法乱纪的问题,他却事必躬亲。他经常说:县委书记要敢于碰硬,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整党中,嘉山县立案查处了十七起重大案件,为支持政法人员依法办事,王昌太花费了很多精力。
几年前,嘉山县六名县局级干部的十一个子女成立了一个“工业品展销门市部”,他们没有投资一分钱,完全靠父母的关系和权力经商,并两次私分公款八万四千余元。此事涉及到两名县级干部,其中一人还是王昌太私交甚厚的老上级。在县委研究是否要立案清查时,人们都把目光盯到了王昌太身上。王昌太坚定地表示:端正党风,不管牵涉到谁,都要追查到底。在他的支持下,有关部门查清了问题。处理中,王昌太家里门庭若市说情、辩护甚至威胁的人络绎不绝。连他的爱人也劝他给自己留条后路。王昌太在全县党员大会上,申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并公开点名批评了他的老上级和一名副县长,要求他们深刻检查,说清问题。
王昌太对不正之风嫉恶如仇,敢于大刀阔斧查处,而在处理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上,却十分慎重。他说:“如果整党不能保护和促进改革,一切精力就白费了。”柳巷乡的一名党员干部,1982年起主动承包了一个濒于破产的乡办企业,三年创产值一百一十五万元。但是,这个企业在去年却出现了较大的亏损。整党中,有人怀疑这个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要求查封企业,撤销他的职务。王昌太没有马上表态,他用了七天时间,对这个乡办企业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写出了一篇有据有论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这位党员干部的改革精神,认真分析了他经营不善的问题,建议县委给他必要的扶持和帮助。这位党员深受感动,他振奋精神,改正错误,很快使企业得到振兴。
整党初期,有些同志根据少数人非法经营、牟取暴利的行为,对支持农村专业户的致富问题产生了疑问,个别农民担心党的政策又变了,致富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为了澄清事实,继续鼓励群众勤劳致富,王昌太走村串户,访问了全县农村所有的“万元户”,重申党的富民政策,肯定他们致富的成绩,鼓励他们“富上加富”。他还针对乡村干部对改革存在的十种错误认识,起草了关于保护改革的十六条政策界限,印发全县各基层党支部讨论,及时帮助党员干部端正了农村整党的指导思想。
“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现在,嘉山县的党风已有好转,农村改革正向纵深发展。
(小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