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兆国首席委员作基调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6版()
专栏:

  在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兆国首席委员作基调报告
本报东京9月22日电 王兆国首席委员今天上午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的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中方基调报告。
王兆国首先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对中曾根首相到会并发表热情讲话表示感谢。
王兆国说,双方代表通过第一、二次会议,进行了认真坦率的讨论,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代表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兆国指出,尽管通向二十一世纪友好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具备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有了十分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一、中日两国两千年的友好交流,在两国人民中培育了极为深厚的传统友谊,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
二、双方已确定了一系列发展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从政治上提供了基本保证。
三、中日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中日关系,郑重宣布把发展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作为本国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并建立了多层次会晤和磋商制度,使双方能及时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加深信赖。
四、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呈现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
王兆国同时指出,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随着两国交往的日渐深化,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分歧。王兆国从中期展望的角度,就如何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实现二十一世纪中日友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谈了如下一些基本看法。
一、正确对待历史是两国长期睦邻友好的首要前提。
在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是主流,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只是一小股逆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待这段历史,我们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态度,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容许少数人任意曲解甚至篡改历史,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在于未能正确对待历史。只有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同时,认真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才能把良好的两国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二、认真教育下一代是我们面临的崇高使命。
战后新的一代已约占两国人口的半数以上,这一代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友好的传统和正确的史实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培养出真正相互信赖的新一代,中日友好事业才能得到继承。
三、尊重双方民族感情对妥善处理两国间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始终认为,日本人民也是过去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对他们因受军国主义蒙蔽而承受的巨大痛苦深表同情,并充分理解一般战死者遗属悼念亲人,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心情。尊重民族感情是相互的,客观地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更需要爱护和尊重。希望双方政府和人士积极引导本国民族感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任何有损对方民族感情的言行。
四、坚持和平发展是两国今后的必由之路。王兆国表示,重视日本政府不做军事大国,不允许军国主义复活的庄重诺言,期待日本在国际上更好地树立起和平形象。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从长远着眼,进一步加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王兆国指出,经济技术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一段时期里,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是:逐步纠正贸易不平衡,继续提高资金和技术合作水平。中国方面有必要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制成品出口,完善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体制和环境。希望日本方面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从中国的进口,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最后,王兆国引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示既要不断开辟中日友好的美好前景,又要以冷静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推动两国睦邻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