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丹尼洛夫事件”的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6版()
专栏:

  “丹尼洛夫事件”的风波
  张亮
  外长会谈桌上的突出问题
9月19日,里根总统突然召见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苏联继续拒绝让丹尼洛夫回国表示强烈气愤。在本月19日和20日举行的美苏外长会谈中,“丹尼洛夫事件”突然上升为双方会谈桌上的主要问题,而使原定的会谈目标即何时举行第二次美苏首脑会晤悬浮于未定之天。
外长会谈结束后,国务卿舒尔茨和谢瓦尔德纳泽外长各自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舒尔茨说,在丹尼洛夫事件给两国间的关系蒙上阴影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能够举行富有成果的首脑会晤。谢瓦尔德纳泽则称,美国有些做法已经使人们怀疑是否有可能举行首脑会谈,其中之一就是要求苏联把驻联合国使团的人数减少二十五人。两位外长的谈话表明,“丹尼洛夫事件”引起的影响仍在延续。
 莫斯科河畔丹尼洛夫被捕
所谓“丹尼洛夫事件”,其经过大致这样:8月30日,苏联安全人员逮捕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莫斯科记者丹尼洛夫。苏联称,丹尼洛夫是在莫斯科河畔接收一位名叫米莎的苏联公民递交的一束黑花时被当场抓获的。安全人员从花束里搜出一些“秘密材料”,包括苏军在阿富汗的分布图,标有军事装备分布地点的示意图,还有二十六张武器样品和苏军士兵和军官的黑白照片。
9月7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侦察员和军事检察员对丹尼洛夫正式提出起诉,指控他按照美国情报机构布置的任务,利用外国记者在苏联的地位从事间谍活动,用各种方法搜集秘密情报来“损害苏联的民族利益”。
丹尼洛夫被监禁后,美国立即作出强烈反应,称苏联拘留丹尼洛夫“毫无根据”,是“粗暴的挑衅”行为和“诬陷”,并要求苏联马上释放他。9月4日里根还亲自出面干预,他专门就此事致函戈尔巴乔夫,担保丹尼洛夫不是间谍,并警告说,监禁丹尼洛夫将会危害美苏关系。但是苏联没有理睬里根的呼吁,依然决定对丹尼洛夫正式提出起诉。美国对苏联行动的反应是更加强硬起来,白宫官员声称要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一下间,双方的争执达到“白热化”程度。
 纽约地铁站扎哈罗夫就擒
9月12日,经过双方周旋,丹尼洛夫事件暂时出现转机——苏美当局各把以间谍罪拘留的丹尼洛夫和扎哈罗夫交给对方使馆监管,但都没有撤销对各自拘留的“间谍”的起诉,美国仍然坚持拒绝以交换方式平息这场风波。
扎哈罗夫是谁?是美国联邦调查局8月23日以从事间谍活动而拘捕的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苏联公民。据美国称,扎哈罗夫是在纽约市皇后区地铁月台上被捕的。当时,他正在用一千美元向美国一家军火制造公司的雇员换取三份有关飞机发动机的设计秘密材料。美国曾于9月9日对扎哈罗夫提出起诉。扎哈罗夫被捕恰好发生在美国记者丹尼洛夫被捕一周前,因此美国认为丹尼洛夫事件完全是苏联设置的“圈套”。但苏联否认这种说法。
 风波未平息待看事态发展
新的事态发展是,美国9月17日宣布,要求苏联召回其驻联合国代表团中的二十五名成员,并限令他们在今年10月1日之前离开美国。虽然国务院发言人称,美国此举同丹尼洛夫事件无关,里根政府早在3月份就决定要求苏联分阶段削减驻联合国的人数。但西方人士认为,此时宣布这项命令是异乎寻常的。苏联指责“这种决定是非法的,不负责任的和挑衅性的”,并表示苏联可以同样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2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进一步放话:不解决丹尼洛夫事件,美苏首脑就不可能举行会晤。
丹尼洛夫事件今后将如何发展,目前尚难以预料。但它无疑是最近美苏关系中的一场引人注目的风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