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协商·妥协·谅解——评述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部长级大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7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协商·妥协·谅解
——评述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部长级大会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历时五天半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部长级大会在乌拉圭埃斯特角闭幕了。会议就开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协议,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与会各国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
从加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合作的态度反复协商、相互做出妥协和让步,最后达成谅解——这就是这次大会的基调和特点。
这次大会是在贸易保护主义者有增无减、关贸总协定下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受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1947年以来,关贸总协定通过主持七轮贸易谈判,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正如一些与会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的那样,当前,关贸总协定却处在“十字路口”上,抵制保护主义是总协定的一项重要宗旨,但保护主义之风却愈刮愈猛,各种形式的贸易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这中间,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害冲突,也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尖锐矛盾。这种冲突与矛盾不仅威胁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威胁着各国其中包括那些推行保护主义的国家的自身利益。因此,发动新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完善关贸总协定的各项准则,使之在加强和改进多边贸易体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成了各缔约国的共同要求,成了这次会议能够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
这次埃斯特角大会的任务主要是就新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谈判,为发动新的谈判作最后的准备。
会议最大的焦点是农产品贸易和劳务贸易是否列入新的一轮谈判中去。由于涉及各方的切身利益,加上各国的发展水平和贸易政策不同,分歧不小。开始时,有关各方互不相让,使协商十分艰难,会议比原计划延长了一天。在农业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共同体对农牧产品出口实行大量补贴。欧洲共同体与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十四个农产品出口国在会议上争执激烈,但在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下,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后同意在今后的谈判议题中把农产品补贴问题包括进去,但同时坚持要讨论一切形式的农业补贴问题。在劳务贸易问题上,美国、西欧和日本依靠它们在这个领域内的绝对优势,坚持将其纳入关贸总协定的体制。但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鉴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劳务业和劳务贸易起步晚、规模小、技术落后,无力同工业发达国家竞争,担心劳务市场的开放会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对此持反对态度。最后双方也取得妥协,即同意在新一轮谈判中讨论这一问题,但与商品贸易暂时分开来谈。如同埃斯特角这几日的天气一样,雨过天晴,在艰苦的协商之后这次大会终于通过了最后的声明。
在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部长级大会。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已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总协定中增加了发言权,但由于保护主义的打击,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这次会议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指出,新的一轮贸易谈判应该体现对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和更优惠的原则,提高他们的出口能力。在这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负有更大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呼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一些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也强调应该使债务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增加收入。
这次大会虽然开得比较顺利,但许多问题并没解决,实质性的谈判还在后面。新的一轮谈判无疑将是艰巨复杂和长期的。不过,这次会议所体现的协商与让步精神如能贯彻在今后的“乌拉圭回合”中,新一轮谈判也是会有积极前景的。
(本报乌拉圭埃斯特角9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