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年来美元汇率的重要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7版()
专栏:

  一年来美元汇率的重要变化
  柯居韩
去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举行会议,决定联合行动,干预外汇市场,压低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比价。这是1933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垮台,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着手纠正国际货币汇价体系中“不合理”状况的首次行动。该次财长会议迄今已满一周年。一年来,美元的汇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下跌持续时间长。从去年9月五国财长会议以来,美元下跌时断时续,到目前为止,跌势仍未停止。下跌持续时间如此之长是战后少见的。
二、波动次数多。美元汇率并非直线陡降,而是波浪式的。例如,过去一年中,美元对日元比价前后经历了五次较大的下降时期和四次程度不同的“反弹”时期。
三、下降幅度大。今年9月4日与去年9月20日相比,美元对日元比值从二百四十二日元降至一百五十四日元的战后最低纪录,下降幅度达36%;美元对马克则从二点八六○五马克降至目前的两马克以下,是近六年来最低点,下降幅度30%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些特点,首先是货币市场因素的作用,过去美元过度增值的结果。八十年代以来,里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实行了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游资(一年千亿美元以上),加上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美元需求量大增。在外汇投机的推波助澜下,美元汇价连创战后的最高纪录。据美国银行家估计,1985年初美元币值实际已超值40%以上。美元的过度超值破坏了货币汇价的平衡,这种状况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势必向合理的汇率方向回落。其次是西方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国际协调也起了一定作用。里根政府为了减少高汇率带来的巨额外贸逆差,缓和同盟国的矛盾,也不得不调整其汇率政策,从过去坚持“不干预”外汇市场,转而带头进行干预。日本因对美贸易顺差高达近五百亿美元,也要在日元升值问题上作较大的让步。西欧长期受美元高汇率之苦,早就要求美国降低汇率。在五国联合干预的情况下,美元汇率终于降了下来。但美国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和外国黄金的倒流,不希望美元降势过猛,主张美元“温和地、有秩序地下降”(美国财长贝克语)。日本和西欧国家也不希望美元降势过急,本国货币升值过快,使国际金融货币出现大的动荡,因此,它们的共同策略是使美元分阶段和“有控制地下降”。为此,它们密切注视美元下降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今年3月,美元再次猛降时,五国又同步降低利率,使美元暂时止跌回升。
美元汇率一年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然而一直处于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控制之下,没有构成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威胁,也没有引起外国经济学家所担心的世界经济的“大混乱”、“大地震”和“大崩溃”,基本上是“震”而不“崩”。这说明,五国财长会议取得了一些预期效果,国际干预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这种作用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例如,里根政府想以压低美元汇率减少其巨额外贸赤字的目标并未实现,今年上半年的美国外贸赤字反而上升至八百三十九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原因是西方其他国家减少企业利润,压价竞售,从而部分抵消了美元汇率调低对美国贸易的有利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日元、马克增值过多,美、日、西德货币政策上的矛盾又有新发展。
对今后美元汇率的发展趋势,西方经济界人士看法不尽相同。从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全局来看,美元汇率目前这种在波动中趋降的局面还会持续一个时期。因为美元汇率的走势仍受美国当前高外贸赤字和经济疲弱两大因素的制约。但美元下跌的急风骤雨时期则已过去,因为经过一年来的大幅度贬值,美元与西方其他主要货币的比价日趋合理化。看来,在波动中微降,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美元汇率走势的基本格局。(附图片)
  一年来美元对日元五次下降四次反弹示意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