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未了的话题——写在《中国画讨论专集》出版之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8版()
专栏:

  未了的话题
  ——写在《中国画讨论专集》出版之时
  方振宁
“中国画”这个名字是近世为了有别于西洋画而取的。相对于西方只以绘画材料的性质命名某一画种来说,这命名就带有很强的国粹特点。对它的改良和创新的争论也是近世才显得激烈的,缘由是,中国这个封闭的社会在近代对外开放以来,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使传入中国的西洋画风与传统的中国画风形成明显的对峙。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思想家的康有为、陈独秀和鲁迅,还是艺术家的高剑父、徐悲鸿、潘天寿和石鲁等,都极目关注和参与中国画发展与改良的过程。这本是一个未了的话题,时至今日,又再一次提及,参加者之众,势头绝不逊色于当年,围绕着中国画是否已到了穷途末日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当然与我们现在的国情分不开,因为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地面对西方文化。因此,将以往各个历史阶段有关中国画问题的讨论汇集成册,对关心这一讨论和参加这个讨论的同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将一本收录五十二篇论文、二十余万字的《中国画讨论专集》(《美术论集》第四辑)呈献给读者了,它使人们能够系统地窥见中国画讨论的历史和现状。从康有为起,直到当代的青年理论家和画家们,其中包容了各家各派的相异观点,阅后可见讨论之热烈,同时也算是对争论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中国画问题的一个小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