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琴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3
第8版()
专栏:

  琴声
  殷参
今年路过长沙,我去看望女儿晓路夫妇,见到外孙女星星。她五岁半了,两年不见,个子长高不少,说一口流利的湖南话,见了我格外亲热。
小星星要给我作钢琴演奏的“汇报演出”。她的口角挂着稚气的微笑,坐到钢琴前的椅子上,翻开琴谱,灵巧的小手弹奏出悦耳的琴声。
她妈告诉我,小星星学琴才两个月。幼儿园里有阿姨辅导,在家每天练琴两小时。我听了演奏十分高兴。虽说学琴刚刚开始,但已能弹最简单的练习曲了。
小星星的琴声,勾起我这七旬老人的许多往事。1929年,当我在宁波浙江省立四中念初中的时候,由于音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我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位音乐教师是刘质平先生。近几年读《丰子恺传》,才知道刘老师是中国话剧首创者李叔同先生(后来出家,法名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先生的同窗好友。刘老师组织一个钢琴班,有志于钢琴的同学,可以自由报名。我报名参加了。我还记得,参加钢琴班的同学都要买一本叫《拜尔》(英文是Bayer)的琴谱,每本三元五角。我是一个穷学生,连每月缴付六元左右的伙食费都有些困难,那本琴谱我还是买了。学了一段,由于音乐不是四中的主课,全校只有两台钢琴,加上我毅力不够,钢琴没有学成。
1964年,晓路小学毕业。她喜欢弹钢琴。我的好友安波介绍我认识沈阳音乐学院负责人。我请他在音乐学院帮我找一位老师教晓路。那位老师见了她,认为年龄偏大,最好幼年时开始学琴。因此她的愿望没有实现。
小星星真是幸运儿。她妈妈把年轻时未曾实现的希望统统倾注到孩子身上。她从小星星用玩具琴弹奏儿歌中得到启示,决定从幼年培养她的兴趣。趁着机关幼儿园筹办音乐班,今年3月,他们倾囊为小星星购置了一台钢琴。
现在预测小星星的才华和可能达到的成就,显然为时过早。作为她的亲人,我对她的前途,有着殷切的期待。更使我感慨的倒是这样一个事实:她的外公、她的妈妈两代人,都没有机会学钢琴,小星星得到了。她的父母只是普通干部,却能够购置得起一架价格相当昂贵的钢琴。据说,这样的事在全国已经不新鲜了,有的城市还出现了“钢琴热”。的确,时代不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