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第三代水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5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第三代水果
沙棘、野蔷薇、醋栗、露夏子、悬钓子、白茨、越桔……在水果市场上,原属无名小辈。但近年来,它们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魅力在于所含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量很高。它们被称作“第三代水果”(又称“小果实”)。这是相对苹果、梨、柑桔等“第一代水果”及猕猴桃、草莓等“第二代水果”而言的。
“第三代水果”多属野生灌木,果实较小,漫山遍野、沟沟坎坎之中皆有生长。它们的养份含量比传统水果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被认为是一种“奇迹。”沙棘果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八百六十八毫克/百克,野蔷薇果为一千毫克/百克,相当猕猴桃的二至三倍,苹果的二十至一百五十倍,山楂的二十倍,桔子的三十倍;每百克醋栗含有机酸二千五百毫克,每百克苹果只含六百毫克。
“第三代水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沙棘果中含有七种黄酮类物质和亚油酸,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良药,沙棘油有愈合伤口的功能,可治溃疡病和某些妇科病等;野蔷薇制成的冲剂、糖浆、片剂可广泛用于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及肝肾方面的疾病,这类水果还有便于贮存、均衡上市的特点。沙棘果十月成熟,次年三月还有挂果。
国际市场近年来对“第三代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法国1978年至1982年期间每年平均进口二千多吨小果实,而在1983年进口了三千零八十七吨。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由于人们对这些果品尚未普遍认识,上市量还不大,但最近两年在城市,特别是在沿海开放城市,需求量正在猛增。
我国对“第三代水果”的开发利用起步虽不过两三年,但发展势头很猛,除了鲜果外,还出现了加工制品,仅沙棘就有果汁、汽水、液精、冲剂等投放市场。黑龙江省研制的黑加仑酒,已渐风行。不少地方还将这类水果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生产,可以预料,它们不久也将风靡全国。
开发“第三代水果”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是改良品种,进行人工栽培,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次是要重视研究加工利用的新技术及专业设备。“第三代水果”的果实小,直接食用有困难,必须加工成各种产品,才能投放市场。这是能否大发展的关键。再次,要保护好资源。小果实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西北、华北缺林少材,特别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转自《科技咨询》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