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成功之路的向导——日本调查统计工作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7
第7版()
专栏:

  成功之路的向导
  ——日本调查统计工作一瞥
  周象光
战后日本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原因很多,其中日本政府所起的组织、推进作用,是世所公认的。日本虽非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但政府十分重视制订国家经济计划。尽管政府并不拥有行政手段来执行这种计划。但能通过公布计划以表明它的经济政策意向,并运用政策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趋势进行引导、扶持或限制,亦即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其经济战略。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规模庞大、内容详实的调查统计资料,以及对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的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
日本政府虽不设独立的国家统计机构,但有关国情的统计资料却相当齐全。这是由政府的十一个省(即政府的部)、厅分别编制的。各省、厅均有调查统计部门,实际上统计工作的力量十分雄厚,仅通商产业省的调查统计部就有四百名专职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各省、厅统计工作相互重复,减轻被调查者的负担,由总理府总务厅负责总的协调和审批。总务厅设有统计局和统计中心,除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统计标准外,还主管有关全国总的情况调查。
日本的统计工作分为三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称为“指定统计”,即政府指定必须进行的统计,被调查者依法有义务如实填报,政府则必须公布最后汇总的结果,供全社会使用。各省、厅的统计工作一般是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登门分送表格并指导填报。但有时也采用函调办法进行。报表汇总后,先经计算机核查、处理,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编制统计报告,公开发表在各种统计刊物上。这种刊物仅通产省就发行近百种。为了提高时效,有些统计成果先发表在《速报》上,待进一步加工整理后再发表在《确报》上。
日本当局之所以重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对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和展望,才能为政府制订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编制有关生产、销售、库存、生产能力、开工率、原材料消费等等各种指数,以反映生产状态;二是编制“产业关联表”。“产业关联表”是为了从纵横两个方面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关系而编制的。它不仅使人对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有机结构一目了然,而且还能看到某一产业部门采取某种政策措施将对其它产业部门产生何种影响。这种“产业关联表”是由总务厅会同其它省、厅共同编制的。
战后四十一年,日本当局正是基于这种科学分析来制定经济政策的。
例如,战后头十年是经济恢复时期,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基干产业。当时煤生产因缺乏井下钢材而无法扩大,钢铁业又因缺乏煤而开工不足。日本当局把解决煤与钢铁之间存在的恶性循环作为复兴经济的突破口,除用行政手段保证煤、钢两业的迫切需要外,通过国家的金融机构对煤、钢铁以及与此相关的电力、运输等重点产业部门给以资金支持,使经济逐渐恢复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又例如,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过综合分析,日本当局决定对家电、化纤、汽车等行业的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给以大力支持,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过去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化成了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速发展。日本政府根据各种动态调查,在景气过热时压缩需求,在出现衰退时又刺激需求,从而缩小了景气的波动幅度,把经济引上了稳步增长的道路。
日本的民间企业也很重视调查统计工作,较大的公司都设有调查统计部门,根据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销售动态制定生产计划。日本政府也为民间企业提供方便。总务厅设有统计图书馆,藏有国内外各种统计资料,向公众开放。图书馆还接待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
长期以来,日本各种统计部门不断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因此,人们把这项工作誉为“开路的向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