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态度要积极 步子要稳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28
第2版()
专栏:

  态度要积极 步子要稳妥
  国务院调研室 姬业成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任务特别重,又特别难。制约因素不少,转移的路子又不太多,因此,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不能要求过高过急,急了容易出问题。
制约因素有哪些呢?我看,至少有这样几条:
一、农村劳动力多,城市劳动力也多。目前城市有两亿人口,一亿劳力,待业人员超过一千万。工厂企业多半也是密集劳动,人员过多,许多工人是“在职失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招工以后,城市劳动力剩余问题将进一步暴露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势必受阻。解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平均每年从农村招工九十四万人,今后恐怕连这个数字也难以达到。
二、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比较缓慢。如果过早、过多地把农村剩余劳力的包袱甩给刚刚发展的乡镇企业,必将影响乡镇企业自身的活力。全国农村现有劳动力三亿七千万个,按现代化发展计划,到本世纪末农业只需一亿六千万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为二亿一千万。按每年进入乡镇企业六百万个劳动力计,也得三十五年。
三、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矛盾。就社会讲,总要求扩大就业面,扩大转移量,但就每一个企业讲,则想通过加强管理、技术改造,精减人员,提高效益。乡镇企业也不例外。
因此,我们要看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积极兴办第二、第三产业的同时,不能放松如下工作:
计划生育。现在有放松的趋势,特别是农村存在超生现象,有些地方自觉不自觉地在“开口子”,应当引起重视;提高劳动力素质。现在是一般壮工多,技术工少,农村劳力转移的路窄;改革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社会政策。要使这些改革符合我国劳动力多这个实际。国家不包就业,可以促使劳动者自谋职业,自我就业,把许多没人干的事情干起来。人多,为人服务也是一个极大的就业门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