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今朝更好看——遵义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3
第4版()
专栏:今日长征路

今朝更好看
——遵义掠影
本报记者 高新庆
遵义,这个因遵义会议而名垂史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
8月14日,我从贵阳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路,向北,经佐扎、息峰,跨越乌江天险,一路上千山重重,经过四个小时又四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来到贵州第二大城——遵义。遵义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汽车过一座桥,便进入遵义市崭新的万里路。一座座新楼房依山傍水,阳台层层盆花吐艳。汽车沿着湘江河行驶,街市整齐、繁荣,一行行法国梧桐,浓荫覆盖;一排排水杉,伟岸屹立。我曾与遵义市市长李兴久一道登凤凰山,俯瞰遵义全城。城周山峦重叠,“绿海”扬波。整个城市街道、工厂、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1959年元月,正当植树造林之际,胡耀邦同志来遵义视察工作,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参加植树劳动,并在当年红军与敌奋战的红花岗山上,作了激动人心的植树造林报告。从此,遵义市干部、群众每年都在红花岗和其他山头植树造林。目前的遵义市,是我见到的少有的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饭后闲暇,我们一行三人相约到湘江畔漫步,一抹夕阳染红湘江两岸。湘江河自凤凰山南麓潆洄九折,象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把遵义分为老城、新城。新砌的护江堤岸,多座拱桥飞跨,又把新城、老城连成一片。南岸纪念公园,林木苍翠,园内现代化的儿童游乐场,笑语喧哗。北岸近两年新建的湘江公园,沿江蜿蜒而下,假山花圃,水榭楼台,游人如织:或相偎漫步,或临楼远眺,或茶亭品茗,或树下对弈。河水清澈,上千男女老幼在作各种“自由泳”。夕阳渐渐收起余晖,在一深水河段,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悄无声息,几百名虔诚的钓鱼爱好者,正借着月光和手电光,静静垂钓。从新华桥下拾级登上堤岸,灯火通明。桥头红花岗剧场、电影院门前人头攒动,桥南、桥北,小摊贩一字排开;往东至丁字路口,夜市更加繁荣。款式新颖的衣裙、鞋袜,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各种风味小吃,如遵义特产羊肉粉、尚稽豆腐、冷食凉粉、卤鸡卤鸭,琳琅满目。
湘江不愧为遵义文明的摇篮,它为遵义美丽的画面增添了一笔浓郁的色彩。但几年前湘江却是污流滚滚,废物臭气满河滩,成了遵义的“龙须沟”,群众强烈呼吁:“拯救湘江!”1981年7月22日人民日报也曾登载读者来信,批评遵义十多年没有什么变化。群众的批评、呼吁,震动了市委、市政府。1982年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打响治理湘江的战役。除专业队伍外,全市党政军民学一齐上,光第一、二期工程,就组织十八个义务劳动团,历时二十五天,六万七千多人次参加义务劳动,节省投资二十五万元。以后每年治理一段,至今已治理五点六公里,还有一点四公里,今冬明春治理完毕。群众赞扬:“精神文明春风到,义务劳动涌热潮。治河工程大开展,湘江旧貌变新貌。”市委、市政府决心坚决贯彻小平同志提出的“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指导思想,以湘江河治理为开端,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并把这作为考察干部实绩和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198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即:兴建巷(口)——乐(里)公路;建成苟家井农贸中心市场;新建全省第一流的遵义市图书馆和遵义浴池等。去年4月5日,市委常委还集体立“军令状”:一年办不成十件事,常委以上领导干部主动降一级工资,浮动一年;第二年再办不成,则集体辞职。去年胜利完成了十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今年又再接再厉,坚决完成五件,争取完成十件。
到遵义第二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遵义会议会址”。会址坐落在遵义老城琵琶桥(后改子尹路,今称红旗桥)东侧八十七号。原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正门高悬毛主席手书“遵义会议会址”金字匾额。进大门,再穿过一牌坊,左侧便是那座用青砖小灰瓦砌成的曲尺形二层洋楼,四周有环廊相通。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举世闻名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就在二楼客厅内举行。客厅正中是一长方桌,四周有一圈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桌下一木炭火盆……
遵义会议虽然只开了三天,但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我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到:遵义会议的光芒,正继续照亮新长征的人们——
遵义市有一个三百多人的制漆厂。厂虽小,但改革却走在前头。两年来,他们顶着风浪,坚定不移地推行厂长负责制,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干部制度、劳动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的全面改革。干部实行聘任制,未聘任的干部,下车间当工人;工人实行组合制,厂里不直接分配,由班组长挑选,无人选用或被辞退的工人,作“候工”处理,半年之内发60%的工资,半年之后再无人选用,作自动停薪留职处理。改革步子迈的大,效益好,震动大,坚持改革的年轻厂长刘代禄遭到的攻击也大。一时间告状材料满天飞,工作组也进了厂。但小刘很镇定,照常工作,从不喊冤叫屈,也不上下左右寻求“保护”。工作组临走把他请去,表示完全支持他领导的全面改革。不久地区和省都来这个厂开现场会,推广改革的经验。谈起这段改革体会,刘代禄说:“我们现在虽然用不着爬雪山、过草地,但改革同样有风险,同样要用‘滚地雷精神’,去斩关夺隘,开拓前进!”遵义正在涌现一批刘代禄式的改革者。整个遵义市的改革,特别是“洞开城门,搞活流通”的改革很成功。每天进出市区做生意的农民、小贩五六千人,搞劳务的一二万人;江浙、两湖、两广、四川等外省市来摆摊设点的个体工商户达一千几百人;来联营办厂开店的外地工商企业几十家。几年来全市新建各类市场三十九个。改革带来了经济繁荣,“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两番。“七五”要争取工农业总产值第二个翻番。遵义正展现越来越美好的前景。(附图片)
图为流经遵义的湘江。 高新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