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谈当前出版工作症结 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关键是发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5
第3版()
专栏:

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谈当前出版工作症结
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关键是发行
本报讯 记者余章瑞报道:近年来,图书出版工作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引人注目,但也遇到新的挑战:读者反映买书难,书店抱怨卖书难,一些作者则要求解决出书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图书市场的状况怎样?国庆前夕,记者访问了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
不是图书市场萎缩,而是书店订货萎缩
边春光说:近来,书店里确有一些书卖不出去。为了缓和库存量的继续上升,很多书店采取了收缩订货的办法,减少向出版社的订书量。这在出书上引起连锁反应,不少选题因征订数达不到开印要求,无法付印成书。
对此,一些人把原因归结为社会对图书的需求量降低,图书市场萎缩了;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会对图书的需求并未下降,卖书难的原因不在这里。
边春光指出:今年全国办了近四十个书市,销路都很畅旺。最受欢迎的书是:能说明现实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读物,总结各行各业科研成就的书,反映当代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的学术著作和知识读物,内容准确、丰富的工具书。8月,东北三省省会办的书市,预计销售六十万元,结果销了一百四十多万元。长春市郊区一位农民,一次就买了二百七十元的书。北京和其它地方的书市也表明,读者有很高的购书热情。这说明,不是图书市场萎缩,而是书店订货萎缩。
订货萎缩是工作上的原因造成的
记者问:书店订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边春光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发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过去由新华书店独家经营,没有争夺读者的对手;一旦改成多渠道发行,就要担心读者被夺走,进货多了怕卖不掉,能销五百本,只进三四百本,没把握的,索性不订货。其次,书店对读者需求转变把握不准,订货带有盲目性。前几年,读者刚从书荒中熬过来,对什么书都感兴趣,某些消闲书也成了抢手货。几年后,不少书失去吸引力,只好送进仓库。书店有了这次教训,就不肯多订货了。第三,书店流动资金少,库存一上升,大部分资金被占用,想多进货也力不从心。最后,存货里确实有些质量低、不对路的书。以上情况表明,订货萎缩是工作上的原因造成的,不是需求上出了问题。
从三个方面理顺关系
记者问: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改进出版工作的关键,在于适应读者变化了的阅读要求,提高出书质量,出好对路书?
边春光说:正是这样。目前出版界的改革虽已起步,但基本上还未摆脱长久形成的习惯程序。要下决心从编、印、发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改革,通过综合治理,把关系理顺。
出版方面:有些编辑只顾埋头编书,不那么关心出书效果,所出的书是否符合读者需要,出书之前心中无数,出书之后也很少研究读者的反应。这种工作方式应当改变。读者兴趣在转移,阅读层次在提高,出书要适应这一新形势。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四化建设的进程,掌握读者思想、心理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制订出长远的和近期的出书规划。出版社要在规划中体现改革精神,凭自己的眼力和胆识,调整出书结构,拓展选题领域,提高图书质量,杜绝粗制滥造。
印刷方面:随着出书品种的增加,书的印数必然下降,以前那种动辄印几十万、几百万册的书不大会有了。要认清这个趋势,下决心改造只适应长版活儿的印刷设备、材料和工艺,争取早日实现勤印勤添的正常出书秩序,解决出书难、买书难问题。
发行方面:书店要通过信息手段、服务手段和经济手段得到活力,即靠掌握信息和交流发展业务,安排好对社会各界的送书上门和送书下乡的工作,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这样做,应该能促使书店业务有较大起色。同时推动出版社自办发行,特别是扩大出版社对某些书的自销业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