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红旗渠畔新天地——太行山区林县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7
第2版()
专栏:

红旗渠畔新天地
——太行山区林县访问记
姚力文 郝建生
从绿色看到希望
参观过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向着石板岩乡方向走去。一入南谷洞峡谷,我们立刻为之陶醉。左顾右盼,秋林如画,秋山滴翠,清风吹动绿叶,闪露出红玛瑙般的山楂果。看那太行山由低到高,浓绿淡青,雄伟、苍劲的大山增添了几多秀色。看来,只要切切实实下功夫搞好绿化,“黄龙”太行变“绿龙”的日子定会早日到来。或许是同行的林县同志看出我们对眼前青山秀色的惊喜,他,当年兴建红旗渠的工地指挥之一刘银良同志,不胜感慨地说:“山有林则秀,水有树方青。七十年代初,红旗渠一建成,县委就提出过以渠带林、以渠带电、以渠带工的规划。偏偏在‘农业学大寨’中来了个一刀切,迫使我们抛开二百万亩山,一头偏在八十万亩耕地里苦折腾,丢掉了山,也就丢掉了林县的优势。极‘左’路线害得林县好苦啊!
“1982年,我县重新确立了以林为主的方针。五年间,绿化荒山八十万亩,农田林网六十多万亩,一百七十四万亩宜林荒山,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象眼前这般葱绿的山,全县约有二十多万亩。”
棋梧村,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坡梁上。传说明朝初年,汤阴县城棋后街一户姓张的人家避乱来到这里,看到一棵梧桐树,就此定居。为使后代不忘故里和纪念新居,定名“棋梧”。在旧年月,农家院落里栽一两棵梧桐,只不过是为老人寿木作准备。而今棋梧,山头松柏护顶,山腰桐树等用材林环绕,山沟地里,苹果、山楂挂满枝头。看来,当地农民发展林业,既着眼于经济效益,也开始注意到生态效益了。棋梧村所在乡的领导同志告诉我们,这个村靠林业育苗,一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户。我们去看望了育苗专业户杨秋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农家。土石结构的旧房,干垒的石灶棚。年过七十、身体硬朗的杨老汉把我们让进屋里。迎面墙上,贴满前些年杨老汉被评为“大寨式社员”的奖状。老汉指着奖状说:“快别看这些老皇历了,‘学大寨’那些年,我从天明到天黑在地里受(苦),一年挣工三百六十;儿子被安排当赤脚医生,一年挣三百工;儿媳妇、闺女两人合做三百个工。好年头,一个工六毛钱,满打满算共得六七百元。去年,我试着养了二亩杨树苗、一亩二分山楂苗,已收现金三千元,树苗全卖出,差不离要收两万元。眼下,孩子们正商量着,要把这房子改成两层楼哩!今非昔比,俺山里人的生活有盼头了!”说完,老汉舒心地笑了。
离开棋梧村的路上,巧遇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昌。他骑车从县里带回一大捆山楂苗。寥寥数语,他为我们勾画出棋梧村的发展蓝图。如今,全村八千亩荒山已基本绿化,人均有树六百多棵。这两年重点发展了经济林,人均拥有一百棵山楂、十棵苹果树,明年将建成果品加工厂。五年后,全村人均收入可达二千元。
棋梧村所在地——元康乡,是林业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一个乡。乡党委书记李顺吉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两条切身体会:一是真正落实以林为主的方针,确非一件易事。必须切实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粮、林关系,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关系,林产品与深加工的关系。一是因地制宜地造好经营好经济林和搞好林产品的深加工,是发展林业商品生产的关键环节。
1978年,元康乡只有两个果品加工厂,当时全乡社会总产值仅有五百多万元。近四年来,他们重视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生产优势,到去年,全乡三十六村,办起了九十多个规模不等的果品加工厂,林产品加工产值猛增到三千多万元。他们又进一步围绕果品加工,发展系列化生产,先后建起了罐头瓶、瓶盖、胶圈、包装箱、打包带、泡花碱、商标印刷等二十八个系列化生产厂,做到了多层次增值,又增产值七百多万元。一户农民专门制作罐头瓶的密封胶圈,一年收入五万元。
跑了大半个林县,我们在山区林乡具体地看到:以商品生产的方式发展果林,林业致富靠得住。商品生产的发展正日益开拓着农民的眼界和胸怀,诱发出农民自身的巨大创造力。坚定不移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商品生产,山区农民致富大有希望。
(续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