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青山常在 碧水长流——访甘泉和直罗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7
第4版()
专栏:今日长征路

青山常在 碧水长流
——访甘泉和直罗镇
本报记者 孟西安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同志告诉记者:“走访今日长征路,甘泉和直罗镇很值得看看。”理由之一,中央红军在甘泉下寺湾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之后,部署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南北夹击敌一○六师和六一七团,歼敌六千余人,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理由之二,甘泉和直罗镇,近几年大念“山水经”、“草木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创出了新路。
由延安向南,穿过层峦叠嶂的峡谷,经过一段山回路转的行程,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宽坦的山坳,这就是甘泉县。
甘泉县辖八乡一镇,人口近六万。由于大面积的次生林覆盖、河道纵横,形成了风调雨顺的小气候。近年来,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3年粮食总产量比1978年翻了一番,人均达六百八十公斤,名列全省前茅。县委、县政府并不满足单一的农业结构。他们抓多种经营,广开富源,在“泉”上大做文章。
县南西侧有条美水沟,沟内有美水泉。这里的矿泉水,曾经是隋、唐皇朝的“御用皇泉”。安史之乱后,此泉曾一度湮没。后来泉水又从荆榛沙砾中涌出,暗自流入洛河。1976年,县政府为民造福,依据史书记载觅掘此泉,引水下山,使“昔日帝王专用泉”,成为“今日百姓常饮水”。在健康普查中,发现泉旁群众普遍面色红润,肌肤细嫩,平均寿命比附近居民长十岁。
县委、县政府请来教授专家考察鉴定,发现甘泉矿泉水清冽甘美,沁人肺腑,含有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1984年10月年产矿泉水十万箱的甘泉矿泉水厂建成投产。去年又成立了甘泉县联合饮料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沙棘、桃、杏、山楂等,生产以矿泉水为主料的果汁、香槟、汽水、沙棘饮料等十种系列产品。真是:“昔日甘泉白白流,今日滴滴赛香油”!
甘泉不仅有美水,还有芳草。全县总面积三百四十三万亩,而林草就占了二百六十七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4.9%,其中天然草场就有一百多万亩。县委书记赵维生说:“草山草坡是我县的一大自然资源优势,绿草里既出‘金’(黄牛),又出‘银’(羊)!”
县长武耀东热情地陪我们来到县种羊场。种羊场四面环山,遍山绿草茵茵,新修的十个羊圈二十个羊舍整齐地排列在山脚下,铁栏里圈着的近四百只白绒山羊,活蹦乱跳。近年来,县长、副县长亲自抓白绒山羊的引种、繁殖和杂交改良本地黑山羊的工作,县里制定了有利于白绒山羊发展的各种政策,建立承包放牧合同制,推广了先进的配种技术。这个县去年已拥有白绒山羊和改良山羊三万三千多只,比1984年增长了6.4%;今年年底,可达五万九千只。六年来,仅卖羊绒和种羊,全县已收入七十多万元,是白绒山羊总投资的一点五倍。
养羊业的发展,为群众开辟了脱贫致富的门路。那些承包饲放白绒山羊的专业户,发了“羊”财。高哨乡枣林村李新胜,原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从1981年开始,他承包放牧一群白绒山羊,累计收入五千多元。县里还规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三十只白绒羔羊,养大归己,产仔后还三十只羔羊提供给其他贫困户。甘泉县白绒山羊的数量已占全省的二分之一,成为全国白绒山羊基地之一。
来到直罗镇,没想到这里江南的味道真浓。峡谷两旁,峰翠树绿,万木葱茏,斑鸡、喜雀、啄木鸟在枝头啁啾歌唱。出了峡谷,是一片翡翠之地,潺潺的葫芦河蜿蜒奔流;绿茵茵的稻田,象织出的绿色地毯,茸茸地铺在川道上;一排排鱼池象光洁的镜子,镶嵌在青山林海旁……
这就是当年闻名于世的战场么?直罗镇党委书记缑永华指着村头新房旁的碎瓦砾说:“这就是当年炮火击碎的屋瓦。”镇长夏志华指着山坡上巍巍的唐代八角砖塔说:“那里埋着直罗镇战役牺牲的三十六名红军烈士……。”
烈士碧血染红的土地,今天充满了勃勃生机:粮食人均过千斤,总产量九百多万斤,均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了一番多,连续三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百四十多万斤;三分之一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三分之二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镇人均收入四百二十二元,十多户收入超过万元,这在陕北来说都是罕见的。
这个偏僻的山坳,是怎么富起来的呢?缑永华憨厚地笑了:“过去守着宝山没钱花,如今靠山吃山有办法!”直罗镇林草覆盖率高达85%,堪称“绿色宝库”。农民现在是农忙种地,农闲上山,百宝出山,十来天就可抓回千把元!(附图片)
著名的直罗镇战役所在地富县直罗镇,现已堪称陕北的小“江南”。
李志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