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同一片阳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8
第3版()
专栏:快语

同一片阳光
石岳生 许伯贤
一个“文革”时期的被抄户,为寻回一批古代字画,向有关部门申诉十几次,仍无结果。接待人员私下说:“这类事很费劲,得慢慢来。不过如果是知名人士,也许我们会立即办理的。”被抄户竟没有异议,只是恳求早日了结知名人士的官司,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接待人员的回答固然不妥,申诉者的“度量”也引人深思。同是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社会闻达与山野之人是不是完全相等呢?封建社会把人分等论级,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难道还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之别吗?答案是明显的,现实情况却是错综复杂的。那位接待人员头脑中,不就有这么几档“生死簿”吗?而我们的深层心理中,是不是也残留着很多人不愿正视的某种“劣根性”——例如“人微言轻”等等旧的观念呢?
在社会主义的博大胸怀里,每一位公民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政策的煦日和风理应温暖每一颗心灵。执行政策的同志本不该“看人下菜碟”,政策照拂的公民也大可不必在同胞面前自惭形秽。前者需要法律的和行政的监督;后者则涉及国民性的改造,或许要从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着手,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