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干部“能下”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08
第8版()
专栏:

干部“能下”说
官伟勋
“干部要能上能下”,这句话虽然已经讲了很多年了,但在不少地方、不少单位,仍然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说归说,做归做,理论与实践还远远没有统一。
是否也有些成效呢?当然有的!我们不是可以在报上看到某某厂或某某县,有七个或八个不称职的中层干部被“就地免职”或自动要求回去当工人当科员之类的报道吗?这类宣传本身多少也说明:“能下”至今也还是比较稀罕的“新事物”。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难?一般干部“能上能下”要不要宣传?当然要,它对改变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某些传统观念有好处。但也不能不承认,对于一条冰封千年的千里河道,仅靠几条小船上的小镐头,想凿通通向彼岸的航道,那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需要大家伙,需要吨位大点儿的破冰船。如果我们能有一些担任高级职务的同志,当其工作能力不适应时,虽然不到退休年龄,也来个光荣的“能下”,我想,那效果将比某某厂或某某县几位中层干部的“能下”,影响大得多。这对全国树立一代新风,无疑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既然东欧的一些国家,甚至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部长们卸任之后还可以教教书,当个饭馆经理,或者干个“导游”之类的差事,我们一向以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美德的中华儿女,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前不久报载,航天工业部有几位司局级和处级干部下来了,这“吨位”就大些了,影响也就大了。
马克思说过:“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本性来说是全能的无数的官僚立足之地”,“它造成没有职业的过剩人口,使他们无论在城市在农村都找不到容身之地,因此他们钻营官职,把官职当做一种值得尊敬的施舍,迫使增加官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土地早公有了,但千百年来小块土地上所形成的观念远未消失。观念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有自己的生命力、影响力。因此,我们至今仍然到处可以看到,把当官看做“最值得尊敬”的现象,它至今仍然象紧紧缠住猎获物的毒蛇一般,盘据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如果仅仅把“能下”做为一种美好的风格,当做一种道德修养而号召人们“愉快”地走向低级岗位,虽不能说对所有的人都是不现实的,至少对相当一些人来说是不实际的。而对那些权欲熏心的人来说,则简直是“与狐谋皮”!
前些日子有的同志著文讲,要解决这个问题,既不在于“强化”,也不在于“淡化”当官心理,而在于“难化”,要制定完善的干部选拔考核罢免等制度,使不胜任者望而生畏。这当然也是个办法。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制定些条条还是不够的。不错,我们已有的条条的确还很不完善,但就是已有的几条,又贯彻得怎么样呢?唐宋以来的官员“考课制度”不是制定得都很严密吗?什么定时“磨勘”,什么升转都得一定年限,什么审官院、吏部、考察监司,规定得多具体、详尽,可搞着搞着就流于形式,腐败到不可收拾了。
解决干部的“能下”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使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服务业都发展起来,使各方面的优秀工作者都占有应有的位置,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敬,不再使行政官员成为唯一“值得尊敬”的人,那时,“能下”的问题就近乎解决了。
这是老生常谈。老生而又所以需要常谈,不正说明这是带有根本规律性的问题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