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0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成山
长期以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问题,而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农民困在土地上,困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八亿农民搞饭吃”。这种严重束缚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情况,是我们的一个“最大的国情”。筹划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尤其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确定其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无疑都应当从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出发。
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一个大的战略阶段,我们成功地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公社化体制,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从封闭型的旧体制开始过渡到开放型的新体制,出现了农村社会生产力迸发式提高的局面。但是,还没有、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扭转多数农民拘于单一的小规模农业经营的状况。改变这一状况,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第二个大的战略阶段的中心任务,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实现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比起第一阶段来,第二阶段的道路更长、任务更重,对农村的作用和影响也更大更深刻。没有这样的过渡,数亿农民仍然依赖有限的耕地吃饭,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收入难以尽快地增加,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就不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几十年也不可能。而农村不富裕,农民购买力低下,城市工业就没有广阔的市场,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必将受到牵制。
要在今后几十年改变这种情况,开拓和建立农村新的产业,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靠国家把大批农业人口转到城市工业上来,行不行?靠国家以大量贷款或救济等办法向农民提供资金,扶持农村新产业的建立,行不行?都不行。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商品化,国家是应当从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不断增加支持和帮助的。但我们毕竟国力不强,目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增加都不会很快。这两条都不行,靠什么才能搞得更快一些呢?主要靠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给农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机会和环境,让千千万万农民都来寻求发展的机会,能够各显神通。而鼓励农民自主发展,就要放手让农民干,放手让农民企业家和经营家包括个体经济、私人经济成分的农民企业家和经营家出头去干。充分发挥农民企业家和经营家的作用,使他们的才干和资金尽其所能、得其所用,并带动、激励千千万万农民以充沛的活力去发展商品生产,才能创造一个最有利于聚集农村社会资金、尽快发展生产的经济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几年兴起的农村改革的主旨和基本道路,就是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改革一步步地深入,这个新的经济环境正在逐渐地显现出它的轮廓: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统购统销制度的改革,亿万农民家庭的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逐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引入市场机制,把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计划间接控制的市场,来指挥亿万农民进行生产和经营;让农民使用一定的工业资源,鼓励他们放手发展乡村工业、服务业,转移到新的产业领域,实行多种经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尤其是率先进入新的产业领域的生产与经营的能人);促进城乡对流,实行城乡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等。这样,我们主要通过逐步放开搞活的步骤,形成一个发展条件比较平等、激励人们竞争上进、投资创业和内部充满生机的经济发展机制,推动农业自身的进步以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制订兴国富民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农村改革虽然开始早,成绩大,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但决不能说改革已经完成了,不再需要对发展道路作进一步的探索。我们要一边实践、试验,一边讨论、研究,闯出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