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古都“花环”——西安利用明城墙建立体环城公园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0
第3版()
专栏:

古都“花环”
——西安利用明城墙建立体环城公园纪实
本报记者 余章瑞 新华社记者 王兆麟
早在1951年,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就呼吁保护北京的明代城墙,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全长达三十九点七五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遗憾的是,梁思成教授的建议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批为“复古主义”。北京城墙随后也被拆毁了。
现在,梁思成教授的设想,在西安的明代城墙建设上开始得到实现。
西安城墙周长十三点七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古城垣。
1983年春,西安市成立了环城建设委员会,从当年4月1日起,对古城墙和环城河、环城林、环城路进行了全面维修整治。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第一阶段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包括修补塌方、包砖、堵洞穴。现在城垛、女儿墙全部修复。人们登上巍峨的城顶举目远眺,终南山、渭河遥遥在望;俯首鸟瞰,城内外市容尽收眼底。过去蚊蝇孳生、被视为西安“龙须沟”的环城河,清除了垃圾、淤泥,拓宽加深,护坡上部广植草皮,下部砌石,还将从终南山引来潺潺清流。城与河之间的林带新栽了各种树木、绿篱,弯曲的石径向绿荫深处蜿蜒。在南半部已建成了一批亭台、回廊、护栏和游乐设施。一个宏伟壮观、风格独特的立体环城公园已现雏形。
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引起中外瞩目。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西安明城六百多年来三次大规模整修中最有创造性的一次,是全国文物保护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我国古代遗留下的古城垣很多,如何对待这份遗产?有人以为城墙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设施,当今不仅失去存在价值,而且象个“枷锁”,束缚了城市的发展;有人还认为护城河变成蚊蝇孳生、污染环境的臭水沟,应该拆除、填平,腾出地面修路,拆下砖瓦盖房。不少城市就是这样做的。
其实,古城垣的防御功能虽早已消失,但它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伟大创造,可以用来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对环城河、环城林加以改造和美化,不仅可以蓄洪排涝,还可以给市民提供观赏、游憩的场所。墙、河、林既可展示古城的历史风貌,并可改建成为一个古朴、粗犷、有野趣的立体公园,使这份文化遗产发挥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的效益,把被认为是妨碍城市发展的“枷锁”,变成美丽的“花环”。
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设想,在不失文物原貌的前提下,敌楼内可设茶座,供游人休息;城墙上下可设云梯、箭弩等攻守武器,让游人攀登张射;城河可置扁舟漫游,并放养鱼苗,以供垂钓;城林中可建茅亭瓦舍、仿古酒家,使游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整修一段,开放一段,并举办城墙灯会等有特色的活动,其经济收入不仅可以用于管护维修,甚至还能上交国家一部分。当然,这个设想刚刚实施,还有些问题如管理体制尚待解决。
西安明城整修之所以能做到时间短、花钱少、办事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采取“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中央投资与地方多渠道集资相结合。在工程上,除去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由专业队伍施工外,土石方和修补工程大多由人民群众义务劳动完成。三年来全市投义务劳动工日八百一十万个,从而节约国家投资三千万元,等于实际总投资的近三分之一,工程质量和进度都令人满意。
目前,西安环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火车站前的环城地下隧道和墙、河、林的完善、加工。环绕古都的美丽“花环”,正为西安增添新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