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封来信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1
第5版()
专栏:信访调查

一封来信的背后
本报记者 张善菊 赵佩珍
令人吃惊的来信
今年7月上旬,本报编辑部收到一封让读者瞠目、闻者惊奇的来信。现公布如下:编辑同志:
过去封建时代经常出现官逼民反的局面,那只是听说,今天我们真正看见了。山东莒南县洙边乡全乡大乱,成千上百的农民起来示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破坏树林!”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洙边乡马家峪村上千亩树林全部砍光,几千亩山一片光秃。群众怨声沸扬,全村大乱。马家峪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经济损失二十多万元。
据粗略统计,洙边乡共毁林一万多亩。农民告状也没人管。农民纳闷:掌权的人为什么不到咱家乡亲眼看看?记者为什么不来?难道我们的事不重要吗?!
山东莒南县洙边乡马家峪村村民 鲍全艾 昝永利
(刘志学代笔)
水 落 石 出
8月初,记者来到地处沂蒙山区的莒南县马家峪村。在乡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村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却只有两张长椅,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上面尽是尘土。环顾院内,野草丛生,满目荒凉。不一会,写信人鲍全艾、昝永利进来了。
“你们给报社写信说,有‘成千上百的农民起来示威’,这是怎么回事?”
“没有这回事。”
“这村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经济损失二十多万元的事呢?”
“也没有。”
“那砍伐上千亩树林是事实吗?”
“砍了,没那么多。”
“砍的是成片的树林吗?”
 “不是。”
“被砍的树有多大?”
“就那么大。”鲍、昝两人指着窗外一棵小拇指粗细的刺槐。于是,我们便提出要看信中所说被砍伐的荒山的现场。在鲍、昝两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村东,看到的是绵延起伏的丘陵被绿色装点的景象。去冬栽种的几百亩山楂树叶大枝肥,根本不是光秃秃的荒山。在事实面前,鲍、昝两人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当记者继续向他们核实情况时,他们承认写给报社的信,内容是假的,但又把写假信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代笔人刘志学。刘志学,二十五岁,高中毕业生。他说:“信的内容由鲍全艾、昝永利提供材料,我代笔的。我们想,信上如不写得厉害些,就引不起报社的重视。”
醉 翁 之 意
鲍全艾、昝永利和刘志学向报社写信反映假情况的本意,是要夺马家峪村的领导权。
鲍全艾今年三十八岁;昝永利今年三十五岁。平时,由于他们私心重,被群众称为“小私字头”。前几年,他们两人因违反某项规定,被罚款,内心不满,与村干部处处作对。1984年冬,村里民主投票选举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时,鲍、昝两人为了使自己能当选,事先鼓动一些人在选举时作弊。但在唱票时,他们发现自己的选票仍不过半数,就同一帮人跑到台上,踢凳子、拍桌子,指责来帮助选举的工作组捣鬼。然而,任凭怎样折腾,他们始终未被选进领导班子。于是,鲍、昝两人便寻找机会,想搞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
“文 革” 战 术
莒南县地处丘陵地带,有些山场多是生长缓慢的薪炭林。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去年冬天,莒南县委提出每人栽种一亩山楂树的意见。消息传开,老少皆喜,认为这是富民良策。上级给马家峪村下达了营造二百亩山楂林的任务,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决定先收回二百亩承包到户的薪炭林山场由集体统一改种山楂树,然后再分户管理。但当村干部在广播里向村民宣布这一决定时,鲍、昝等人闯进广播室,抢过话筒高喊:“山场各人种各人,不要上交!”为了造好山楂林,村干部要到山场勘测地力,可一连四天,鲍全艾拽着村长的衣角不让走。同时,他们还十多次地强行进入广播室,用喇叭向村民广播村里工作如何糟,煽动村民对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不满。为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村支书将话筒锁进了村办公室。谁知,刘志学又翻墙入院,撬开门锁,拿出话筒高喊:“村民们!你们要擦亮眼睛,我一人在这里讲话,门口有二百多人保护,村里有一千五百人支持……”暗示村民起来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权。乡党委知道这些人闹事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并让党支部书记把扩音器材拿回家去保管。然而,鲍全艾、昝永利等又凑钱买了一台扩音器接在村里的喇叭上。每当村干部讲话,他们就对着讲,致使广播线路多次出故障。去冬以来,鲍、昝等人十多次冲击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会议。去年12月31日下午,村干部开会研究群众提出的行路难和种山楂树的问题。会刚开始,鲍、昝二人带领几个人闯进会议室说:“你们打算怎么修路?限你们半小时内答复!”村干部指出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们不听,反而拍桌子、摔椅子,闹了两个多小时,硬是把会议搅散了。
夺权未遂,但……
鲍、昝等人的所作所为受到了洙边乡党委的严厉批评。他们不但不认错改错,反告乡党委是官官相护。乡党委因自己成了被告,心理上产生了压力,本该处理的问题,放在手里掂来掂去不敢决断,怕人说是挟嫌报复。乡党委的优柔寡断,使鲍、昝等人越闹越胆大;使村干部的工作举步艰难。无奈,今年5月28日,马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和两名支委一起,以“本人无能”,“心脏不好”为由,向乡领导递交了辞职书。
乡领导既没有批准他们辞职,也没处理鲍、昝等人闹事的问题。虽然全村工作陷于瘫痪,但鲍全艾、昝永利等人看到村里的干部还没有下台,于是在今年7月给人民日报社写信,妄想把对方彻底搞垮。
“文革”过去已十年有余,然而,在马家峪村这个角落里,一些人继续沿袭着“文革”中的打、砸、抢和告黑状的手法,进行“夺权斗争”,实在令人惊诧。
人们自然要问:这里的政治思想工作为何如此薄弱?这里的法制观念为何如此淡薄?这里的党政组织为何如此软弱无力?
编者的话
一封危言耸听的来信,经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全是假的!通观这封信出笼的前前后后,实在令人震惊:世人痛恨的“文革”那一套做法,又有人使用了!
鲍全艾、昝永利等人又是抢话筒、冲会场、砸板凳,又是写假信、告黑状,闹得马家峪村的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瘫痪了,洙边乡党委也害怕了。它告诉人们:“文革”虽过去十年多,但遗毒尚未根除,有些人一有机会还会用“文革”那一套发难。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鲍全艾、昝永利等人为什么能闹起来?一是同那里的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有关。不少人是非不分,一经煽动就跟着起哄。二是同那里的群众法制观念不强有关。许多人不懂法,既不了解哪些行为违法,又不懂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三是同那里的党组织软弱无力有关。他们不仅不去处理这类社会问题,而且本身也不战自倒了。这些都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是多么迫切!
凡写假信诬告他人者,都怀有卑鄙的个人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写信时,什么情节能耸人听闻就虚构什么情节,什么事能置人于死地就捏造什么事。所以,对付这类信件的办法,首先是要认真核查,彻底揭露造谣者的面目;其次是要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党纪、政纪以至国法严肃处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