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民柬部队转战内地是重要战略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1
第6版()
专栏:述评

民柬部队转战内地是重要战略决策
新华社记者 肖扬
越军于1984—1985年旱季以优势兵力攻占民柬联合政府三方在柬泰边境地区的主要基地,民柬武装力量在遭受一些挫折之后毅然放弃边界据点而把主力转移到内地作战,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当时,越南宣称民柬部队已被打垮,趾高气扬。国际上一些舆论也颇为民柬联合政府忧虑,担心越军封锁柬泰边境之后加强内地“围剿”,抗越部队在内地难以坚持下去。一年多来的事实表明:抗越部队在内地不仅站住了脚跟,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游击区,而且变越军牢固盘踞的地区为游击活动区,更加靠近金边和一些重要的省会,频繁地袭击越军。
民柬联合政府这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完全打乱了越军原来的战略计划和部署,使柬埔寨战局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过去,抗越部队的主力主要在边境地区作战,深入内地作战的兵力较少。民柬国民军虽曾设想把主要战场转移到内地,但实施起来颇为不易。1985年以来,民柬国民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已深入内地作战,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以宋双总理为首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民族解放军,也有大批兵力日益深入内地。目前,广阔的洞里萨湖周围数省和金边附近地区,已成为抗越部队打击越军的主要战场。这两个地区是柬埔寨人口稠密、经济富庶的地区,也是敌人的心脏地带。抗越部队在这里频繁出击,给敌人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抗越部队在第八个旱季(1985—1986年)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之后,今年的雨季又有新的进展。现在,他们在内地由于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粮食、食盐、蔬菜等已能在当地得到供给,已有较安全的宿营地和医疗设施,军民关系也不错。因此,可以说,抗越部队已在内地站住了脚,已有一定程度的进退自由。人们看到,越军重点防守的洞里萨湖周围马德望、暹粒、菩萨、磅同、磅清扬五省省会连遭袭扰;越军重要的交通线四号、五号、六号公路和金边通往马德望的铁路经常被切断;金边四周五个县的县城,都遭到了抗越游击队的袭击,其特工队还进攻了波成东机场,并多次潜入金边市内袭击越军。
这种局面迫使越军不得不从边境地区抽部队来加强内地城市和交通线的防守。现在,越军既要推行封锁边境、堵截抗越部队运输线,又要防守内地,面临两线作战,兵力更显不足。因此,越军当局只得把大部分韩桑林军队调往边境地区填补空缺,原定的重兵在柬西部边境的战略部署完全被打乱。
战局发生的有利于民柬的变化,促进了民心的变化。抗越部队深入内地之后,采取军事与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方针,着重争取群众,瓦解韩桑林军队和地方政权,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抗越部队十分注重改善军民关系。广泛宣传民柬联合政府的抗越主张,执行正确的政策,消除了一部分群众的疑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的支持,因而他们得以在内地立足。抗越部队接连取得的胜利,又大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加到抗越斗争的行列。
抗越部队深入内地引起的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越南扶植的韩桑林军队和地方政权人员对越南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大,不少伪军政人员目睹越军屠杀、抢劫,奸淫妇女,激起家仇国恨。伪军士兵开小差的增多,集体哗变的事件层出不穷,有的人投奔了抗越部队,还有不少的爱国士兵直接配合抗越部队袭击越军。
抗越部队转战内地的新形势,促使民柬联合政府三派抗越力量的团结日益巩固,进一步增强了它们长期抗战必胜的信心。现在,抗越部队、人民群众和韩桑林军队爱国士兵这三种力量在抗越斗争中日益加强合作,全民族抗越局面已经形成。
正如一家美国报纸《新闻日报》不久前所说的那样,越南现在正象当年美国在南越的处境一样,“柬埔寨已形成越南人无法对付的局势”。目前,越南当局顽固地拒绝民柬联合政府的八点建议,仍热衷于用军事手段解决柬埔寨问题,以图长期霸占柬埔寨,最终将会重蹈美国在南越的覆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