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佩雷斯如期交权的缘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1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佩雷斯如期交权的缘由
本报记者 王士芳
10月10日,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向以总统赫尔佐克提交辞呈,并同现任外交部长沙米尔对调职务。这是根据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在1984年达成的协议进行的。
当时,双方在大选中都未取得组阁的足够的票数,但工党略胜于利库德集团。为避免一场政治危机,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以轮流执政的方式组成联合政府。根据协议,工党领导人佩雷斯先担任总理,利库德集团的沙米尔当外长,两年后,双方对调职务。
因此,工党内部领导层中一直有人对佩雷斯施加压力,反对交权而要求提前大选,以便工党继续掌权。但佩雷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样做时机尚未成熟。因为这首先取决于国内民众和美国的意向。于是,他力排众议,如期向沙米尔交权。据西方报刊报道,尽管佩雷斯和工党在国内外享有比利库德集团更大的信誉,但目前多数以色列群众倾向于联合政府继续存在,不愿由于它提前解体而可能触发一场新的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同时,里根政府虽然也欣赏佩雷斯,甚至认为他很可能将再次出任总理,但目前它也不希望出现联合政府破裂的局面。因为,华盛顿急欲以色列改革经济以改善尚未彻底好转的经济形势。它认为,要顺利实行经济改革,联合政府能比工党或利库德集团一家执政干得更好。
有鉴于此,佩雷斯心里清楚,要是他自食其言,工党就会背上破坏协议的黑锅,由主动变为被动,失去已取得的优势地位。从长远看,不利于他东山再起。他现在如期交权,一方面做到信守协议,另一方面也顾及以国内群众和美国的意向,这可以更增加他本人和工党的威信。这样,无论是联合政府由于某种危机而垮台,不得不提前大选,或是联合政府两年期满后举行大选,工党都极有可能重新当政。所以,佩雷斯现在交权实际就是为工党以后继续执政创造更好的条件。
佩雷斯在其两年总理任期内,在内政外交方面,为自己和工党捞到不少政治资本。美国《时代》周刊说,佩雷斯一上台就定下了四个“基本目标”:一,尽早完成从黎巴嫩撤军;二,稳定经济,降低通货膨胀率;三,改善同埃及关系;四,探寻结束历时约四十年阿以冲突的途径。现在,在佩雷斯离任时,除第四项外,其他三项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其中,突出的两项是:把高达800%的通货膨胀率降低到25%,使以色列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得以逐渐稳定;实现了埃以首脑会谈和要求埃及派回大使的宿愿。因此,佩雷斯使工党在以色列国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使利库德集团处于不利地位。
《耶路撒冷邮报》9月份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如果现在举行选举,工党可得42%的选票,比1984年增加3%。利库德集团只能得28%的选票,比1984年减少8%。佩雷斯得票率可高达77%,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内阁成员。
同时,美国也“表扬”佩雷斯取得的这些成就。据这家报纸说,里根政府非常赞赏佩雷斯“灵活”的工作作风,并认为目前美以两国之间的关系要比利库德集团执政时好得多,双方“更为相互信任”。华盛顿很不满沙米尔以及利库德集团的“僵硬”作法。因为这不利于美国推行其中东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