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江湖水生鸿雁来——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1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江湖水生鸿雁来
——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观后
韩里
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音乐演奏比赛,它的实现和我国青少年小提琴手近几年来在国际乐坛上连续获奖是分不开的。正由于我们古老文明国家的这一新气象,才激起了一个响亮的呼声——在中国组织国际小提琴比赛。“江湖水生鸿雁来”,随着热情的呼唤,十二个国家的三十七名优秀选手和任评委的九个国家的提琴大师,不辞千里来到正处金秋的美丽的北京城,一场国际音乐审美较量在北京音乐厅展开了。
出自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艺术土壤的这些选手真是才华出色。苏联少年选手谢尔盖·克雷洛夫(见下图)熟练自如的技术和完美的舞台效果使满座掌声雷动,他和苏联其他选手的精采演奏清晰地显露出“苏联学派”几十年来在国际音乐比赛中的优势,反映出了那些如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柯岗等已故大师深远的艺术影响。他们的参赛和其他欧美学派的选手的精彩演奏,如:含着深沉、温厚气质的加拿大选手斯·圣·约翰,带有生动、激扬风格的保加利亚选手维·潘特列夫等等,把北京的这场比赛推上了较高的国际水平。
两名中国选手分别居于青少年两组之冠。戚明演奏的动人之处在于她细腻的音响是她真实感受的体现;十三岁的小董昆质朴的音乐表达力、悠扬的琴声为她增添了稳重充实的艺术气质;所有这一切使听众欢腾,评委盛赞。她们不自恃禀赋,更不醉心于技巧“光彩”的追求,也不是把音乐演奏当成为仅具“音响美”的鉴赏物,她们的演奏中的基础力量是从良好教育里培育出来的,得自于对音乐创作的严肃端正的态度。可以说,她们的演奏是高度的音乐理解力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选手的动人魅力和灵感还使我联想到我国青少年提琴手在赫尔辛基、福克斯顿、布鲁塞尔、鲁布林、东京、伦敦、莫斯科的历次比赛中获奖时的情景。国际一流音乐家们在赞誉他们的同时,都曾认真地提到过我们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传统对中国选手艺术审美心理素质的影响。他们无嚣张浮华之风而趋于“寓美于朴”;不是盲目模拟、内心空虚,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们深深懂得了“心匠自得为高”的道理……。
可见,在音乐上发展民族的审美心理素质并不单是掌握技术手段,也不只是对音乐语言的分析,而是通过文化素养上的长期积累,在真正领悟音乐形象和风格的过程中达到和艺术作品产生心底的共鸣。这当然是来之不易的。可贵的是我国选手的这种审美的心理素质已经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显现出来了,我国的许多青少年音乐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这一条难得的道路。这次比赛里的中国选手的艺术成就正昭示了这一点。通过比赛,我们更感到面向世界,学人之长,而又不忘从自己民族固有的血脉中吸收营养,启示灵感,这的确是一条造就艺术人才的光辉道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