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坚持调整产业结构缺粮也不单一抓粮 长乐县立足增收多业并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2
第2版()
专栏:

坚持调整产业结构缺粮也不单一抓粮
长乐县立足增收多业并举
本报讯 记者吴长生报道:缺粮县是不是非得以主要力量抓粮食生产?福建省长乐县领导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们把带领农民尽快致富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的作物、高收入的产业,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加。
长乐县地处闽江口南岸,全县五十七万多人,只二十七万亩耕地,人均不足半亩。而且其中有九万多亩是海滩沙地、山边薄田,水、肥条件很差。尽管如此,前些年他们同样“以粮为纲”,成为高产穷县,农民粮不多,钱更少,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才七十元。1984年,县领导认真分析本县的客观条件,总结以往的教训,认识到“缺粮县就得全力抓粮食”的观念非破不可,否则农村经济就无法振兴。他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土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经济效益高就发展什么”的指导思想和“改两边(海边、山边)、留中间(平原),改低产、保高产”的调整方针,引导各乡、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一着好棋,全盘皆活。在县领导支持下,广大农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临海的,利用海滩沙地特性,大种西瓜、芦笋,仅芦笋就种了七千亩。每亩产值由种红薯时的不足百元猛增至八百至一千元。山边旱地大都栽种了桃、桔、龙眼、橄榄等果树或茉莉花,收入也成倍增长。据统计,去年全县平均每亩耕地的收入比1983年增加了三十五元,今年还会提高。海、淡水养殖,畜牧,养鸡、鸭、乳鸽,种菜、种蘑菇等各业也都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发展更快。与1983年比,去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利润、税收分别增长了172%、215%和115%。目前,全县农村40%的劳力进了乡镇企业。今年1至9月,乡镇企业仍保持大步增长势头,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农民收入随之持续大幅度增加,去年全县农村人均收入四百八十七元,比1978年增加近六倍,比1983年增加86%,今年仍可稳增10%以上。
近三年来,这个县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他们紧抓了两条:一是采取推广良种等先进耕作技术和以工补农等措施,鼓励宜于种粮的平原地区农民,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种好十六万亩高产田。这样,全县粮食年需要量的85%就有了保证。二是指导粮食部门积极经营,鼓励农民开办粮食米市,弥补市场缺口。近两三年,三百多家民间粮行每年从赣、皖等地运进长乐的粮食都有一千五六百万公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