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老典型与新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2
第2版()
专栏:新语

老典型与新观念
吴酩
最近访问了某省一个颇有名气的老先进单位。问到对群众、特别是青年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回答是,主要靠忆苦思甜。谈及发扬爱国家的高风格,所举的例子是:在外地捕到一批水产品,卖附近市场可以多赚钱,却舍近求远,不远千里,全数运回家乡,低价卖给本地国营商业部门,一笔就少收入好几十万元。
对“忆苦思甜”,我决无意全盘否定。但至今仍把它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实在令人怀疑。
至于那种只认本乡国营商业一家的“高风格”,与时下的改革精神就更不合拍了。过去搞统购派购惯了,流通统得死死的,渠道弄得很单一,结果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取消统派购,扩大市场调节,提倡多渠道经营,农村经济一下子活了。以只同国营商业往来为荣,以参与市场调节为“耻”,这种陈旧的观念,实际上影响了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怎么能称之为“高风格”呢?经济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应当老老实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人为地涂上政治色彩。从商品经济角度讲,产品流通时间越短、进入消费越快越好,水产品更是如此;对生产者来说,只要合法,谁获得的效益高算谁有本事。我想,这些观念倒是应该大大提倡的。
没有新观念,就不可能有新作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也无从谈起。自觉更新观念,勇于创新,这是改革大局的要求。老典型,观念更不能老。看来,在经济转轨时期,如何帮助产品经济时代的“老先进”适应商品经济的新要求,是值得各地领导留心的一件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