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多谋才能善断——评述厂长负责制中的民主决策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3
第2版()
专栏:

多谋才能善断
——评述厂长负责制中的民主决策问题
本报记者 董焕亮
企业这只航船在波涛起伏的现代经济海洋里航行,靠厂长“一个人说了算”行吗?有人这样担心。其实,厂长决策权与“一个人说了算”并不是一回事。厂长负责制本身就包含着决策民主化的内容。
就这个问题,记者曾经请教几位颇富经验的厂长,他们的回答是:上述那种担心,是把“谋”和“断”弄混淆了。“善断”必须“多谋”。这里所说的“多谋”,不仅是多次谋,反复谋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与众多的人共同“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厂长的决策要民主化。
厂长负责制扩大了厂长的个人决策权,这反而有可能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化。为什么?这首先要看到实行厂长负责的背景,即过去的产品经济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企业正在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适应市场变化,厂长必须集中智囊团、职能机构和职工群众的智慧,把个人决策和集体咨询相结合,防止“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今年初,大连起重机厂的领导在确定该厂产品结构时一度颇为踌躇:是继续生产冶金工业专用吊车呢,还是以开发新产品为主攻方向?他们派出三个调查组,深入用户单位,了解到有关部门急需大型起重设备。往昔该厂的“拳头产品”——三十余种冶金专用吊车,已越来越不吃香。调查为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经过职能部门论证,厂长决定大幅度减产老产品,加速开发大型、高效的新型起重设备,选择了正确的生产方向。
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一方面厂长作为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企业的盈亏又直接影响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正是这种责任与利益的相关性,决定了厂长决策需要靠大家出主意,同时大家也愿意为办好企业献计献策。正如许多企业的职工所说:“厂兴我富,厂衰我贫,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广东玻璃厂副厂长邓世广告诉记者,在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前,该厂职代会70%以上的提案是讲生活福利;现在70%以上是讲生产、经营、管理。该厂在引进现代化玻璃生产线中,职工们提出了一百一十七项合理化建议。采纳后,共节省五十万美元,缩短了两年工期,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四倍多。
实际上,许多厂长负责制的试点企业,不仅开展了民主管理,而且按照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沈阳轧钢厂曾因个别人“拍脑袋”,盲目购进一台本应淘汰的燃油锅炉,蒙受十多万元损失。实行厂长负责制后,该厂形成了一套“决策系统居核心,信息系统居外围,智囊系统居两者之间”的“三环套”决策体制,还建立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厂长提出课题——有关部门搜集资料、拟定方案——由工厂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将方案分别征求党委、工会、职工代表等方面意见——最后由厂长主持管委会讨论,在集中各方智慧基础上,厂长拍板决策。由厂长始,至厂长终,中间包含了众多人的民主商议。这个厂这样进行过九次重大决策,无一失误。
实践已经证明,实行厂长负责制,会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而不是相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