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习仲勋在全国政协六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说 以团结建设为主导的精神文明建设给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4
第4版()
专栏:

习仲勋在全国政协六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说
以团结建设为主导的精神文明建设给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报讯 习仲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不久前刚刚结束,六届全国政协召开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传达、学习和贯彻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大家谈谈六中全会的情况和基本精神,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情况作一简要的通报。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个决议,是经过充分酝酿准备,广泛发扬民主,而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既集中了全党智慧,又吸收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包括今天在座的同志们和朋友们,很多人都曾在修改文件的过程中,提了一些好的意见。这个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文件发表之后,党内外反响强烈。国庆期间,许多机关就组织了学习。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好文件,是一个可以和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相衔接、相配套、相媲美的文件。深入贯彻这个决议,对于推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以及全会所通过的决议,在国际上也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重视。它们认为这个决议“对于中国的未来具有战略意义”。
这个决议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工作状况,回答了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深刻。现在我把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究。我认为这个决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决议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并据此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决议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认为这就是决议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完全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个基本精神,决议明确指出,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总结十二大以来的新的情况,特别是总结建国后三十多年的经验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建国后三十多年间,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教训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仍然坚持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再一个教训,就是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顾全社会人们的觉悟水平,不顾基本的社会历史条件,用主观臆想、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来要求人们,要搞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越大越公越好,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搞穷过渡。这实际上是歪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果只能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受到极大的危害。对于这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指导思想所带来的不幸,我们应当永远记取。毫无疑问,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忘记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同时,必须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不明白这一点,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者。这个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的阐述,都突出强调了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既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了改革开放。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只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不讲坚持改革开放,就会使我们走到过去的老路上去。只讲改革开放,不讲四项基本原则,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决议正确地处理了这两者的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消除了人们的一个疑虑,就是认为,一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讲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收”了,政策要变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的。决议指出,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强大活力,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决议还指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说,不仅改革和开放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能促进改革和开放。同时,还必须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那种认为搞改革开放,就是搞资本主义的看法,是错误的;企图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第三,一切着眼于团结和建设。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破”字当头,大批判开路,伤害了同志,破坏了团结,既损害了物质文明建设,又损害了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正是吸取了这个历史教训,明确地提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要领在于建设,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在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一节里,特别集中地体现了团结和建设的精神。决议提出的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决议指出,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这样,才能在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真正克服长期造成严重危害的狭隘观点,使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国外侨胞,总之,使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都紧密地团结起来,积极地行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这些阐述,体现了恢宏气魄和博大胸怀,表明我们党更加坚强更加成熟起来。万仞不拒抔土,大海不拒百川。只有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才能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实行大团结,当然包括我们党与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和团结。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团结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它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广泛地团结各界人士,积极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可以利用通过多种渠道开发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之,以团结和建设为主导思想的精神文明建设,给政协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同志们和朋友们一定能大展宏图,做出更加卓著的成绩。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的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问题,共产党员和党的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问题,决议作了专门的论述,都是有新意的。限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阐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