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联合政府的趋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4
第6版()
专栏:述评

以色列联合政府的趋向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本月10日,以色列工党领导人佩雷斯辞去了总理的职务,14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原外长沙米尔继任总理并被授权组阁。目前沙米尔正在为筹组联合政府的新班子与各党派进行磋商。这是以色列政局的一个新变动。
在执政的两年中,佩雷斯为摆脱以色列的内外困境和提高工党在国内的声誉,对上届政府执行的国内外政策作了某些调整。外交方面,在黎巴嫩问题上采取了脱身政策,从那里撤出了大部分军队;在中东和谈问题上,向阿拉伯国家频频摇动愿意谈判解决的橄榄枝,与某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进行了直接对话,与埃及签订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攻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它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对国内经济,佩雷斯采取紧缩政策,控制了通货膨胀。据以色列电台报道,佩雷斯的内外政策和措施提高了工党在国内的威信。在以色列举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工党比利库德集团占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佩雷斯政府这些表面的“政绩”并未改变以色列对外执行侵略和扩张政策的实质。在阿以争端的问题上,以色列的根本立场并未改弦易辙,它至今拒绝从阿拉伯的一切被占领土上撤出,拒绝承认巴解组织是巴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自决权,继续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营建定居点,继续对阿拉伯国家进行无理威胁和挑衅。在黎巴嫩问题上,至今拒绝从黎巴嫩南部全部撤军,在那里仍保留一个安全区。佩雷斯的经济紧缩政策也未能根本解决以色列国内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阿拉伯舆论尖锐地指出,“工党和利库德集团是一个钱币的两面”,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正是两党建立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
不能否认,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在一些次要问题上或策略上也存在政见分歧,并围绕这些分歧展开激烈的权力之争。这就是为什么佩雷斯执政期间,联合政府历经政治危机的原因。人们记得,属于利库德集团的财政部长莫达伊曾因攻击佩雷斯的经济政策而被摘掉了乌纱帽,另一名利库德集团的部长沙龙也因两次抨击佩雷斯的对外政策被迫公开赔礼道歉。但是,双方从各自利害出发,最终还是作了妥协,避免了联合政府的破裂和出现提前大选的局面。这次佩雷斯按协议正常交权也表明工党和利库德集团目前仍都需要维持联合政府的形式。
由于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在根本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沙米尔担任总理后将会继续执行前任的政策。但是作为利库德集团的代表,沙米尔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利库德集团强硬派的立场和声音。沙米尔不久前就已明白无误地声明他上台后要加快在被占领土建立定居点的步伐,强调以色列拒绝举行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拒绝用领土交换和平的原则等等。但由于工党的掣肘,利库德集团也难以毫无顾忌地推行自己一党的政策。
目前沙米尔在筹组联合政府的过程中,两党集团围绕权力的分配已经揭开了新的回合的斗争。两党的明争暗斗,注定联合政府仍将是十分脆弱的。不管是工党还是利库德集团组阁,只要以色列继续执行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政策,联合政府就必然会面临各种危机,日子决不会好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