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要不断纠正小农的自私观念和保守思想——张希顺互助组发展中的一段波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9-06
第2版()
专栏:

要不断纠正小农的自私观念和保守思想
——张希顺互助组发展中的一段波折
新华社记者 冯建伟
河北省大名县张希顺互助组的经验证明:在组织劳动互助的过程中,必须对农民加强集体劳动的教育,不断纠正小农的自私观念和保守思想,才能使互助组巩固和发展。
张希顺互助组有近六年的历史了,去年全组生产量已经超过抗战前生产量的一倍以上。全组三十户,家家生活富裕,组里有比较健全的计工换工制度和劳动纪律。根据上述情况,张希顺互助组应该是十分巩固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正在发展中的互助组,去年秋后就有六户农民退出互助组。
他们为什么退出互助组呢?
首先来看张洪图、张洪恩弟兄俩。他俩原先是雇农,土地改革后,才有了土地和耕牛。他俩都是张希顺组的老组员,在组里劳动最好。去年他俩看到组里用副业盈余五万多斤米,买了骡马、胶轮车和油坊家具,并开设了一座货栈,心里就嘀咕着:“运输和货栈,都是咱捉摸不透的买卖,万一有了闪失,连咱半辈子生产来的小日子都得赔进去。”于是,他们便趁秋后全组结帐时,声明退出互助组。
另一个是赵洪聚,这人去年在组里学会了一套养蜜蜂的技术,当他刚刚掌握了技术后,心里就打起小算盘来:给人移三窝蜂赚一窝,每窝值三百斤麦子,每年移它几窝,可比在组里锄地强多了!这样他也就退出互助组。
还有任好贤、张希明等三人,觉着个人生产困难不大了,不是藉口自己体力强不该与年老的一样计工,就是嫌别人给自己干的活不好,总是觉得在组里不合算,也先后退出互助组。
去年年底,张希顺参加了河北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回来后,看到组里的松散劲儿,心里十分难过。中共村支部书记贾文祥等帮助他研究了几次,发现组内存在着一些问题。组里的计工制度不完全合于等价交换的原则,又因缺少经常的思想教育,致使有些组员散漫落后的思想得以发展。检查后,互助组决定从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对组员的思想教育两方面着手整顿。张希顺首先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对组员的集体主义教育,说明组织起来的前途与对每个人的好处,启发组员互助热情。例如,今春该组饲养了一百多只莱克亨鸡,张希顺就对组员说:“咱村谁能养起百只鸡?还不是因为咱们成立互助组吗?”春耕时,该组试用新式步犁犁地,犁得又深又宽,组员都很高兴。张希顺又对组员说:“因为咱们组织起来才能用这犁,一个牲口是不能拉这犁的。”今年春天,互助组的运输生产盈利八百多万元,有些搞运输的组员觉着自己有了功该受奖励。张希顺就对他们说:“你出外运输是赚了钱,可是你的地也种好了,你看咱们的庄稼长的多好。”张希顺就用这些具体的事例,经常给组员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其次,张希顺又加强了对小组的领导,修订了计工制度。整顿后,全体组员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今年春季,全组组员用抗旱点种的方法,播种棉田六十亩,超过原计划十余亩。
张洪图、张洪恩、赵洪聚等自从退出互助组后,干活总觉得不赶劲,生产技术上有了困难,也没有人帮助他们。因此,他们就不断想起互助组的好处,又听说组里越干越好,还用做副业盈余买了大批豆饼,就后悔自己的一时糊涂。这样,他们便向张希顺要求回到互助组里来。张希顺趁机教育他们应该看远点,应该把自己利益和大伙利益联在一起,不能光顾自己。他们作了检讨后,又参加了互助组。
重回了组的组员,感觉互助组格外温暖可爱,劳动热情显著提高。原来进行运输生产时,两人照顾一辆车,现在张洪图提出自己单独照顾一辆。一贯懒惰的任好贤,回到互助组里来后处处干在头里,并且捡重活干。从此以后,全组的人都很团结,亲如一家人,他们说:“组里是个大家庭,自己家是个小家庭,有事就商量着解决,再不能为一点小事就退组散伙了!”
张希顺接受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更注意了加强对互助组组员的思想教育。今春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时,该组又经讨论制订了检查制度和开展批评的制度,规定了组员进行政治文化学习的办法。在爱国丰产运动中,该组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