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气包车”之谜——中原油田节能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19
第2版()
专栏:

“气包车”之谜
——中原油田节能见闻
新华社记者 李春林
最近记者到横跨黄河南北两岸的中原油田采访发现:销声匿迹二十多年的天然气包车又在这个新开发的大油田上出现了。
汽车上驮个大气包,在五十年代末曾为人深感耻辱。为什么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我国现代化的中原大油田又出现了这种“气包车”呢?带着这个谜,记者走访了节能科科长贾文珏工程师。
原来,中原油田是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大油田,1979年投入开发建设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许多石油伴生气来不及处理利用,只好排空了。石油工人看到国家财产白白地浪费掉,十分心痛。运输公司的师傅们最先动了脑筋。1983年,他们先将几台轿车进行了技术改造,装上大气包,灌上伴生的天然气。一试验,嗬!十二立方米气可以连续跑四十八至五十五公里。一立方米天然气仅五分钱,既给国家节约了不少汽油,又省了钱。到1985年,运输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油建公司、采油一厂等单位的三十七辆车都装上了大气包。模样虽然丑了点,可是解决了大问题。据统计,一台车每个月可节油九百四十多公斤,扣除折旧,实际节约四百零二元。几年来,已为国家节省汽油一千一百五十多吨。
可是,随着“气包车”的推广,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灌一次气只能跑几十公里,不能跑长途。对此,工程技术人员们又动了脑子。他们搞了一项试验,通过先进的加压技术把天然气压缩在一百五十公斤的压力下,灌进氧气瓶中,放在汽车大梁和底盘之间。一辆车上装五个,可以连续跑四百多公里,目前,已经有六台车装上了气瓶。
据了解,中原油田用放空的伴生天然气来代油,仅仅是其中的一项。水电厂以伴生气为动力,上半年发电六千一百多万度;航机每注一万立方米气,可节电十万度。
贾工程师介绍说,中原油田全面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了节能工作。如今,全油田的路灯大都安装了可以自动关闭的自控器,钻井一线推广了节能发电机,采油计量站安装了节电控制柜,很多单位配备了低压电容补偿柜、电子节油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