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翠竹映赤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0
第2版()
专栏:

翠竹映赤水
郅振璞
黔北赤水河边有个赤水县,这里的楠竹饶有名气。每逢春夏,茂密的楠竹泼绿了三区六乡二十八村,覆盖了群山,映绿了赤水。你就是走上三五日,也游不尽方圆三十万亩的茫茫竹海。
过金沙桥,盘山北上,沿着翠竹长廊行走十多公里,就到了国营葫市林场金沙工区。林场的徐场长介绍说,这楠竹林场是全国林垦系统的先进单位,有竹五万多亩。近几年他们育苗试验成功,用播籽代替了母竹移栽,新发展竹林五千亩。每年全场计划伐竹二十五万支,加上生产其他副产品,产值可达四十多万元,盈利五万元。去年林场和相邻的习水县罐头厂联营,加工了价值二十万元的竹笋罐头,销往日本,供不应求。
沿着淙淙的竹间小溪,踩着潮润的山路,走过一座座“独竹桥”,我们扑进了竹海的怀抱。场长自豪地说:“这里大山深处,还有许多原始竹林呢!不少外宾看后,都伸着大拇指说这里是天然的旅游圣地。”
在赤水,国营、集体、个人都育有楠竹。传统的竹器,成为这里特有的大宗商品。在县胶合板厂,我看到一堆堆竹席,这都是四乡农民编好送来的,用来生产胶合板。这个厂建厂才五年,产品已达八十七种,有两用沙发床、胶合板躺椅、教学椅、方桌、茶几、旅游工艺品等。其中有的还在省里获了奖。这些竹器由附近的重庆等十几个城市包销,北京、西安、武汉也有慕名来订货的。
据县轻工局介绍,近几年赤水竹加工业大发展。轻工系统二十六个厂子中,二十二个是竹编厂。此外,全县还有个体小厂一百多个。去年,全县竹器产值达四百多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正是加工业促进了种竹业,使竹乡的竹子越来越茂盛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