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从扬子江畔到戈壁滩——养殖专业户朱世新长途运送鱼苗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2
第2版()
专栏:

从扬子江畔到戈壁滩
——养殖专业户朱世新长途运送鱼苗记事
杨尚聘 范长敏 高秉喜
“立足本地,巩固西北,开发东北,向川东进军!”是谁,敢创这样的奇迹,要把扬子江的鱼苗运往祖国各地?
他,就是湖北省枝江县白洋镇雪天寺村鱼苗养殖专业户朱世新——一个四十岁的普普通通的农民。
1980年,朱世新承包了队里的三亩烂泥湖田,参考一本《家鱼人工养殖》的小册子,以八元钱作成本,开始了他的放养鱼苗的生涯。三年后,他成了小有名气的鱼苗养殖能手。
喂养鱼苗,光在本地区销,很难有大的发展。朱世新首先盯上了鄂西。从1983年7月开始,经过了几次失败,终于克服颠簸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成功地用汽车向鄂西运销了一百五十万尾鱼苗,走出了远运鱼苗的第一步。
1985年,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传开了。他受到启迪,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大西北戈壁滩有没有鱼种?能不能人工养鱼?他带着问题,打点行装来到甘肃省武威市。他经过调查后发现,那里可以养鱼,那里缺乏鱼苗,那里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鱼苗市场。他立即与当地签订了购销鱼苗的合同。
把娇嫩的鱼苗从扬子江畔运到大西北的武威,困难不少。长时间运输中的振动、供氧状况不良、温度的急剧变化……都影响到鱼苗的成活。以前有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朱世新深知此行的艰难,先在家里进行鱼种长途运输的模拟试验。他把鱼苗放在盒里,用葡萄酒、金霉素等制成配方反复进行试验,最后终于收到能使鱼苗在盒中安全度过九天九夜的效果。他计算着,从枝江到武威,近两千公里,如乘快车最多需要五天五夜,还有四天四夜的保险系数。试验成功后,他带上三十万尾鱼苗从湖北的紫荆岭站启程了。
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难。由于装着鱼苗的车箱被挂在慢车上,第四天,才抵达三门峡。这一下急坏了朱世新,他四下想法终于挂上了直快货车,第七天,才到达甘肃兰州。可是偏偏多事,第八天来了寒潮,气温骤降,朱世新和他的六个伙伴衣服被冻硬了,车箱就象是一个冰冻的罐头盒。为了防止箱中鱼苗变成冻鱼,他们身穿水裤,在冰冷刺骨的鱼箱中,边啃饼干,边拚命搅动,轮番不停。九天九夜终于熬过来了,在朱世新和他的伙伴们的精心照顾下,鱼苗奇迹般地以91%的成活率到达目的地。接收鱼苗的同志激动地说:“你们真神了!”
汽车、火车能运鱼苗,时间太长,范围也受限制。飞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飞机可否运鱼苗呢?心里没底,朱世新决心试一试。机场的同志听说专业户包飞机运鱼苗,又是支援大西北的,满口答应。朱世新欢天喜地,回到家里又做起了他的空运鱼苗试验。他将不同数量的鱼苗放在塑料袋里,每袋灌上八公斤水,充上氧气,加入配制的药水,密封后装入纸箱。结果发现,鱼儿成活时间可达二十小时,足够空运全国各地。机场选派优秀的飞行机组成功地将他的二十八万尾大规格鱼种运到武威,成活率高达90%以上。以后,他先后向长春、天津空运了四架次鱼苗,皆获成功。
从1980年到今年上半年,朱世新自产自销鱼种一千多万尾,还为乡亲代销鱼种九百多万尾,他靠自己的胆识和力量将鱼苗送到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