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天涯若比邻——昂纳克在北京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4
第6版()
专栏:

天涯若比邻
——昂纳克在北京续记
本报记者 周梅生 周象光
和煦的阳光透过薄薄云层洒满大地,北京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23日上午九时,昂纳克同志在冶金部副部长陆叙生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西郊的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的职工们对于昂纳克同志能够在短暂的访问期间特意前来参观,感到格外高兴。一清早,环卫工人就把厂区打扫得格外清洁。
近年来,不仅在生产而且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首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里也有民主德国工人的一份功劳呢!一位职工对记者说,过去厂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蒸汽机车,厂区整天烟雾弥漫。1982年底,从民主德国引进了二十八台哈尼斯道夫厂的内燃机车后,这里的运输条件改善了,也使空气污染状况有所改观。这批机车使用至今仍然性能良好,博得首钢工人的称赞。
在首钢红楼接待室里,当公司的女总经理赵长白作情况介绍时,昂纳克仔细倾听,并从怀中取出笔记本,亲自作了详细的记录。他对首钢取得的成就频频点头表示赞赏。贵宾们对首钢并不感到陌生,因为民主德国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曾派出过记者来此采访,回国后作了大量报道。
听完情况介绍,昂纳克等同志驱车来到炼铁厂的二号高炉。这原是一座设备陈旧的高炉,首钢职工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把它改造成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炉,其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昂纳克头戴黄色安全帽来到中心控制室。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排监视车间各工段工作情况的彩色电视屏幕。他一面环顾各屏幕上显现的画面,一面听取厂长的介绍并提出问题。接着,贵宾们又来到小型轧钢厂。昂纳克健步跨上天桥,火红的钢坯从他的下面滚过。然后,他沿着铁梯登上中心控制室,来到三面镶着玻璃窗的参观台,环视车间的全貌。在这里,他把一块德国工人运动卓越领导人台尔曼的肖像挂毯留赠给首钢职工。临别前,昂纳克同志亲笔在贵宾题词册上签名并题词:“首钢劳动者在国民经济现代化事业中所取得的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里,笑语欢声,喜气洋洋,数十名中外记者的摄像机、录像机、录音机和照相机连成一片。强光灯下,记者们记录了令人难忘的场面: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与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同志进行亲切友好的会见。昂纳克同志步入大厅后,迎候在那里的邓小平同志和他热情握手、拥抱,互致问候。邓小平对昂纳克表示热烈欢迎。昂纳克说,“见到您身体健康,我特别高兴。”他说,过去我们两国之间来往很多,乌布利希等同志来过中国,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也访问过民主德国。他说,民主德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有着强烈的友好感情,希望我们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
会见结束,邓小平设宴欢迎昂纳克同志。宾主入席后,灯光骤然大亮。昂纳克同志高兴地笑着说:“太阳又出来了。”风趣的话语,在全场引起了欢笑声。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著名的文物古迹,引起民主德国贵宾的极大兴趣。22日下午,昂纳克一行参观了故宫。从午门进去,依次看了三大殿,接着又游览御花园,并在漱芳斋小憩,观赏了那里陈列的珍贵文物。每到一处,贵宾们都饶有兴味地边观看,边听讲解,不时露出惊奇的神色,频频点头称赞。23日下午,贵宾们游览了长城和定陵。昂纳克同志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很快登上两座城楼。他驻足远眺,饱览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色,并与陪同参观的陈昊苏副市长合影留念。当讲解员说到长城是二千五百年以前修建的宏伟建筑时,昂纳克同志称赞说,这是举世无双的!昂纳克走下城楼,长城管理处向他赠送了登上长城的证书。
“天涯若比邻”。昂纳克同志在北京度过了愉快而富有成果的三天。连续的会谈、会见、参观访问,增进了两党、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传统的友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