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熔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于一炉——瑞典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4
第7版()
专栏:

熔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于一炉
——瑞典见闻之二
中国新闻代表团
到瑞典访问了几天之后,我们有这样一个印象:在这个国家里,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呈现着日益紧密的趋向。这也许是瑞典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奥秘之一吧!
秋光艳丽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五人,访问了位于韦斯特罗斯城郊的中等专业学校。据年轻的教务主任介绍,这所全国最大的技校,现有十六岁至三十岁的学生二千四百名。他们有的是九年制学校的毕业生,有的则是毕业后又工作了几年的公民。在这里,他们分别就读电子仪表、汽车修理、房屋建筑、家具制作、室内装饰、食品烹调等二十几个专业,其学制有四年和两年之分。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七年以上专业实践经验的二百多位教师,承担传授基础理论和指导操作实践的任务。全校有数十间宽敞的教室,更多的是比教室宽敞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生产实验车间。学生们除了在教室里上基础理论、数学、瑞典语、英语课以外,其余的课时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
在汽车修理车间,只见男女同学们有的制作零部件,有的修理发动机,有的拆散整车,有的组装车身。陪同参观的教务主任说,这些二年级的学生,能辨别汽车上损坏了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也能利用各种零部件组装起一部汽车,并把汽车开走。放在车间一角的一辆轿车,就是客户送来修理的。在室内装饰车间,一位身穿背带工作服的教师,指着一堵彩色缤纷的墙壁介绍说:这是供同学们实习油漆技艺的,他们自己调色,自行操刷,漆了一遍又一遍,两年功夫,墙壁增厚了几厘米。在产品设计车间,那些四年级的学生,自如地操作一架架电脑,在他们工作台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一幅幅由简单到复杂的新产品图像。
韦斯特罗斯城郊的这所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883年。在庆祝它建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国家耗巨款重建校舍三千六百平方米。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是全新的:藏书数万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的阅览室、造型别致的影剧院、器械齐全的健身房、铺着塑胶地面的室内运动场,还有明亮整洁的公共食堂。使人有兴味的是,学生每天品尝的免费午餐,是烹调专业的同学制作的;公共餐厅同时又是对外营业的饭店。
如果说,在韦斯特罗斯城郊看到了瑞典中等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缩影,那末在瑞典最南端的城市——隆德市看到的则是这个国家高等学府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趋势。而这三者紧密结合的桥梁,便是建于1983年的爱蒂亨科学技术研究实验中心。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隆德大学的爱蒂亨中心的所在地。中心的管委会主任斯文兹罗恩先生接待了我们。
据介绍,科学技术研究实验中心是为改变隆德大学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状况而建立的,它由大学、省行政机关、商会和地区发展基金会联合组成,有七十家企业参加科研和从事运用科研成果的生产活动。它的科研和生产费用由各企业承担。现在,来自隆德大学和各企业的一千多名科研人员,定期在这里分别从事电子、机械、水利、食品、生物、化学、数学的科研工作,并及时把这些最新成果拿到中试基地试生产。科研活动的原则是:项目必须能够促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也必须能够促进大学教学和科研的进步。斯文兹罗恩先生打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隆德大学有如一株苹果树,它的科研成果便是一个个成熟了的苹果,建立科研实验中心为的是不让落在地上的苹果白白烂掉,而要把它们吸收消化,产生新的实际价值。
从神情中可以看出,斯文兹罗恩先生是振奋而自豪的。他在介绍中的结论是:隆德大学有理论、有科研,社会上是实践、是生产,它们原来都是独立存在的“1”;现在,科研实验中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1”与“1”相加,它的总和便不是“2”,而是等于“3”——这就是我们对中心的估价。看来,这样的评价是不为过的。这个中心所属的一家公司,专门研究和实验“液态学”,从人体血液的流速来判别某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它自1983年参加科研实验中心的活动后,在国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向客户提供仪表、技术、咨询,每年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公司的主人伯力女士在介绍情况时说:我们的公司如果不是建立在这个中心,不可能是现在的形象,中心确实是企业的科学后盾。
这个把科研和生产捏在一起的中心,当初是属于地区性的;而现在,它已经是全国性的、与外国有广泛联系的科学技术研究实验中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