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校政公开——民主办学在中国科技大学(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6
第3版()
专栏:

校政公开
——民主办学在中国科技大学(之二)
本报记者 鹿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许多新鲜事令人振奋: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可以去旁听。搞新校区工程规划,师生们可以在草图上添进自认为理想的一笔。教学、科研设备大多是国内外八十年代第一流的,而党政机关的办公楼还是五十年代盖的,全校没有一部高级进口小汽车……来参观访问的人称赞科大校领导开明,而科大的同志却说:“再开明的领导,要是没有制度保证,也可能走向反面。”的确,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新鲜事,无不直接或间接同民主办学的标志之一——校政公开有关系。
第一副校长方励之教授说得好:既然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既然我们共产党人信奉唯物史观并要打破“君贵民贱”、“上智下愚”、“为圣者隐”等封建观念,那么实行校务活动公开化,主张教职工对校政有了解权、参与权、监督权,就是应有之义。公开是前提,公开了,大家知政,才能参政,也才能监督。
科大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校领导向教职工报告当年工作,并公开今后若干年全校大政方针的第一条渠道,也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对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去年7月召开的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一共征集到四百多份咨询校政的提案。为使广大教职工了解本校如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五十七岁的校长管惟炎教授在历时两天的会议上,先后七次上台回答代表的提问,尽管他腰酸腿痛,但心里甜丝丝的。
已经连续召开了十一届的学生代表大会,是同学们了解校政、校领导征求民意的又一条渠道。记者与学生会干部黎彦修、肖强等同学座谈后得知:在最近一届学代会上,围绕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学分制等问题,校长、党委书记、教务长、总务长既向同学们一一说明想法与做法,又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建设性意见。管惟炎还要求有关部门把如何采纳学生建议的信息,在一周之内直接反馈到学生中去。
近年来由群众自发组织的青年教师俱乐部、中老年教师俱乐部是科大实行校政公开的第三条渠道,人们称之为“民间渠道”。记者在访问近代化学系孔繁熬副教授时了解到:有三百多名教授、讲师自愿参加的中老年教师俱乐部每两周聚会一次。管惟炎、方励之、龚升等校领导在俱乐部里,也只是普通会员而不是校长。音乐声中,品茶之余,他们无拘无束地向其他会员说其欢乐,谈其苦恼。由于他们的喜忧往往同校政相关联,其他会员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一些校务活动并随之参谋一番……
校政公开起码有两大好处:
其一,有助于弥补校领导个人才智和经验的不足。
管惟炎说:“改革把象我这样的几个书生推上了科大的领导岗位。我们对教育理论并不精到,也缺乏管理高校的经验。”更何况当今世界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大学校长需要决策的问题,是任何个别能人单凭一己智慧和经验难以应付的。而一旦校政公开,就能发挥全体教工、学生的群体效应,以弥补校长、书记的个体缺陷。
其二,有助于克服调节过程的非连续性。
和记者一起在科大采访的安徽省委宣传部干部王杰说:当我们冷静分析“文革”的社会历史原因,那就会发现中国社会调节机制的弱点之一——不是经常不断地调节,而是等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调节。而校政公开能使科大决策层及时得到并依据反馈信息,经常不断地制止大的失误。在校领导中,方励之分管财务。他不当那种谁买把螺丝刀也得找他批条子的“财政大臣”。今年初他先向大家说明全校本年度共有多少钱,让各系提自己预算、各科研组提本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再由校长办公会议、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然后按审议结果一次把全年经费分到各系、各科研组。财务彻底公开,经费一次分配,一可防止花钱不当,二可减少报销手续,三可避免各单位私下抱怨别人占用了他的资金,但也带来一个麻烦——几乎每个科研组都要派人外出购买器材。在今年9月29日的中老年教师俱乐部聚会上,方励之了解到教师们跑器材的难处。10月9日,他便召集各试验室负责人商议。大家说:可否对一年经费一次分配到各系、各科研组的决策做一点修正,全校统筹解决各单位急需的器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