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学习陶行知先生勇于教改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6
第5版()
专栏:

学习陶行知先生勇于教改的精神
方延明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建树。他在教育工作中贯穿改革的精神。今天,重温他的教育实践和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倍感亲切。
早在1927年,陶先生就“郑重地说,二十世纪以后的世界属于努力探获真知识的民族”。为了“使全中国人民都受教育,”他生“为一大事来”,死“为一大事去”。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什么陶先生如此重视“教学做合一”呢?他说:“要想获得全人类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合一,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来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教育是什么?教人变。”陶先生认为,教育者应当首先受教育,以自己的学识和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他提倡“以教人者教己”,寄希望能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1927年底,安徽公学成立,他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我认为这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他经常提醒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要体谅、了解、关心。“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积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喜望。”陶先生还分析了历史上常见的三种教育家,并指出:“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教育家应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陶先生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仍然很有启发。
陶先生在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还鼓励学生自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他多次告诫学生,最要紧的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必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机,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陶先生把自治归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同智、体相提并论,主张用自治去获得一个“康乐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改造社会的生活”。他提醒学生“不能把自治当作争权的器具”或“误做治人”等。他反对旧时代那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做法,提倡“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陶先生寄希望的“天将明”的中国教育早已到来,他未完成的“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倡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也早已实现。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师表,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