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民素质要立足于干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7
第4版()
专栏:

提高农民素质要立足于干实事
  本报评论员
河北省沧州地区乡镇办“三校”、农民办“三会”,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适应开放搞活、建设四化的新形势;“三校”自上而下,“三会”自下而上,两者都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干实事。
农民教育,长期以来一直被理解成是教育农民。好象只要向农民灌输某些理论和思想,让农民懂得某些道理,分辨某些是非,就算完事大吉,忽略了农民的自我教育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一些封建落后的东西,一时间尽管少了,终因愚昧的旧观念没有清除,遇到适宜的环境和“气候”,就又冒了出来,以至成死灰复燃之势。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迷信、赌博活动泛滥,就是证明。看来,治本的办法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不能空谈,要办实事。从目前农村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生活开始走向富裕,而且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新旧观念之间的矛盾也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照搬老套套,老办法,农民是不欢迎的,效果也不会好。就拿青年一代农民来说,不少人是初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在改变物质生活的同时,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读书、看报、从事创作、欣赏艺术、体育锻炼。沧州地区的民间社团,正是适应了农民的这种需求。对于满足农民需要的一切有益活动和有效形式,各级领导给以热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引导,就是干实事;使农民通过各种活动确立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就是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做一点这样的实事,比总是浮在上面发号召、讲空话要有用得多。
干实事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的一套,不可能达到建设精神文明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