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农业中专的困境与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8
第3版()
专栏:述评

从经济发达国家情况看,当绝大多数农民具备了中等专业技术水平时,农业即实现了现代化。这就需要发达的中等农业教育。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令人忧虑——
农业中专的困境与出路
本报记者 毕全忠
我国中等农业专科教育前几年出现了萎缩的趋向,近两年虽有转机,仍未摆脱困境。这是参加农牧渔业部最近在湖北恩施召开的全国中等农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多数代表的看法。
我国的农业中专目前招生严重不足,毕业生分配困难,大批改行。据农牧渔业部提供的资料,我国八亿农业人口仅有农业(包括牧业、水产、农机、农垦)中专三百六十六所,1985年在校生共十一万六千人,规模很小。
长期以来,农业中专主要是面向县和县以上机关,培养干部,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毕业生到不了最需要他们的广大农村。而机关(包括科研机关)编制有限,早已饱和,于是毕业生就大批改行。即使是分到农业部门的,也有不少改了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中专共毕业了九十万名学生,到目前已有四十五万名改行,不再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这就限制了农业中专的发展。目前农业中专平均每校在校生仅三百一十人,离国家教委要求达到的六百四十人相差一半多,效益较低。农业战线的实际需要如何呢?现在全国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只有四名中、高级(主要是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平均每万亩耕地两名,平均每乡零点六名,每五十二个乡镇企业才一名。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看,每个乡至少要六至七名各类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全国共计要补充四百万名。即使培养出这么多人,国家也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编制。
农业中专如何摆脱困境以适应新的形势?各地农业教育工作者认为,国家首先要高度重视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把它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来抓,适当增加资金和物资投入。
从农业中专本身来说,须改变以前那种面向机关培养干部的办学方向,培养真正能在农业第一线服务的中级技术人员。一是改变统招统配的制度,实行不包分配、由用人单位招聘任用毕业生的制度,逐步把培养具有中等农业技术水平的农民作为农业中专的主要任务,我国农村中具有初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每年还有几百万名初高中毕业生加入这个队伍。农业中专面向他们招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中等农业专业技术水平的农民,是大有可为的。目前,四川、浙江、湖北、吉林等省已有部分学校开始这样做了。其次,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第三,要打破部门办学的局限,实行联合办学。近年来广西、湖北、黑龙江等省区的一些农业中专跟其它部门联合办学,使一些多年停止招生的学校有了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