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理顺产需关系 让农民不再“买机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0-29
第5版()
专栏:

理顺产需关系 让农民不再“买机难”
农业机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机产需不协调,农民买农机难,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解决农机生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农民对农机产品的新要求。
邹漳 筱流
农民对农机需求有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包产到户的乡村地块较小,人力有限,资金不多,但农民为了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率,还是舍得花钱买农机具。例如,小型柴油机、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小型农机具、一年能收回成本的运输车、一头牛的价格能抵得上三四头牛工效的水田耕整机组等农机具成了“热门货”。
近年来,在一些经济技术较发达的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越来越多地转移出去,于是,农民迫切需要各种农业机械,尤其是代替密集型手工操作的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备受欢迎。这类地区对农机的需求趋向高效和中、大型化。国营农场和一些商品粮基地县,除有类似要求外,还需要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大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及农牧产品初加工机械。当前农村对农机的要求,反映了农民在新形势下对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道理的新认识。
“买农机具难”仍未解决
针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对农机需求的变化,一些农机企业调整了产品方向,陆续投产了一批适销对路的农机具。但由于企业对原材料提价消化能力差,一些产品价格偏高,加之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出现了一方面买“农机具难”,另一方面某些农机产品又滞销的情况。据有关单位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
——相当数量的农机产品价格控制过死,生产无利可图,企业积极性不高。建国以来我国农机产品曾十多次降价,1980年国家又取消了对农机行业的政策性补贴,近几年原材料价格又不断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经营的状态;有的农机配件因亏损而停产。农民坏了的机器不能及时修复。相当一部分农机产品主要靠议价材料生产,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机械工业部有二十三家重点农机具企业,生产一百零八个农机品种,产品平均产值利润率为4%,其中亏损的品种有四十七个,占43.5%,企业没有自我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许多厂纷纷另谋出路,这势必影响农机具的生产和供应。
——大型农机具一次性投资大,农民买不起。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如联合收割机、烘干机价格高、每年使用时间短,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不敢问津。
——信息不灵,渠道不畅。有些新研制的农机产品宣传不够,农民对农机产品的产地、性能、销售渠道不了解,以致造成某些农机产品不仅农民不知道去哪里买,连经销单位都不知道该到何处进货。产品找不到销路,工厂也就无法投入大批量生产。
关键是要有硬措施
满足农村对各种农机具的新需求,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大事,也关系到农机工业的兴衰。对加快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加深认识,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农机行业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新产品开发,实行多品种生产;加强企业管理,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消耗,增强对原料提价的消化能力。
农业专用的、季节性强的大中型农机具,仍需要保证供给平价原材料,并免征农机具产品增值税。对购买大型农机具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低息贷款。
农机产品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要调整,但因目前农民购买力有限,对农机提价承受能力差,最好采取一些补贴办法来调动农民购买农机具,以便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