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并非一放就活——六省农副产品流通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2
第2版()
专栏:

并非一放就活
——六省农副产品流通调查
新华社记者 卜玉超 高晓虎
近几年,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放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日益繁荣。但也有些农副产品随着价格放开出现暴涨暴跌,造成生产大起大落。原因何在?
最近,记者调查了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四川六省的许多部门和一些农村,一路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对一些农副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强烈反响。
记者发现,只靠价格缺计划,盲目生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副产品价格放开后,农民开始按价格高低来决定生产什么,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价高利大的商品反过来也刺激了农民盲目生产,以致常常形成产销脱节,供过于求的局面。1984年,全国黄红麻供不应求,价格从每公斤九角上涨到一元五角,刺激了农民种麻积极性。在我国黄红麻重点产区河南省,虽然商业部门已预测到来年黄红麻将供过于求,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全省种植面积应稳定在七十万到八十万亩之间,不能盲目发展。可是由于黄红麻已退出统派购,合同定购又缺乏约束力,农民仍一股劲地发展。去年,全省黄红麻种植面积一下子从七十多万亩增加到二百多万亩,产量从二百五十万担增加到五百五十万担。截至今年6月,省供销社系统收购了四百五十万担,农民手中还有一百万担卖不出去,价格也跌到了每公斤六角钱,许多农民为此吃了大亏。
农副产品实行多渠道经营后,由于协调工作未跟上,出现了“货少多渠道,货多少渠道、甚至无渠道”,使有些商品流通不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我国生猪生产为例,生猪产销淡旺季鲜明,特别是每年上半年小旺季,恰是销售淡季,历来存在“卖猪难”。生猪实行多渠道经营后,个体和其他渠道只是在生产淡季展开竞争,抬价收猪,而到了旺季因利薄则纷纷退出竞争,收购、储运又全部压到国营商业一家身上;而同时,销区国营商业则因多渠道进货,难以掌握购销平衡,“蓄水池”作用发挥得不好;再加上取消了计划调拨,市场竞争激烈,原有渠道打乱,使主产区商业部门严重“涨库”,加剧了“卖猪难”,如山东、江苏两省因为旺季生猪调出不畅,到今年6月底库存猪肉分别达到一百五十一万头和一百九十九万头,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因此,这些省的一些主产区只得停收、限收生猪。
面对这种情况,这六个省的一些干部、群众向记者反映,农副产品放开经营,给生产和经营注入了活力,这是主流,但也不能认为“一放就活”,放开就是听凭价格规律自动调节,还要从宏观上加强调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